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加快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水文监测体系建设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2024-03-02 13:40
目前,全市54个水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计划今年汛前全面完工。

初春伊始,北京水库、水文站等水利工程、设施开启修复重建。北京市水务局介绍,目前,全市54个水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计划今年汛前全面完工。同时,北京水务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水文监测体系建设,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


大宁调蓄水库水毁修复工程现场。马岳 摄


新建消力池减缓上游来水速度

 

近日,大宁调蓄水库水毁修复工程现场一派繁忙,混凝土泵车通过泵管和伸长臂将混凝土送到需要浇筑的仓位,工人们则忙着绑扎钢筋。北京市南水北调大宁管理处副主任赵明雷介绍,去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当永定河洪水行进到平原段后,市水务局按照水利部统一调度,启动大宁、稻田、马厂三座水库,拦蓄洪水7500万立方米,使洪峰流量由卢沟桥站的4650立方米每秒,减小到北京崔指挥营出境时的1930立方米每秒,为下游防洪抗洪赢得时间和空间。


目前,大宁调蓄水库水毁修复工程正在进行库尾段建设,这里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受损最为严重。在本次修复过程中,将新建消力池,可以减缓上游来水的速度和力量,尽可能减少水流冲刷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大宁调蓄水库水毁修复工程自去年11月7日开工,计划今年5月底完工,汛期可以投入正常使用。目前已经完成整体工程的70%,预计4月底就可以完成主体工程。


强化水文站抵御特大洪水的能力

 

位于房山区河北镇的漫水河水文站的恢复重建也在紧张施工中,它是大清河水系大石河上的控制性水文站。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期间,漫水河水文站的测验断面、站房以及测验设施设备等全部损毁。


此次恢复重建工程拆除现状管理用房场区内房屋建筑,根据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洪痕高程,抬高场区高程,利用现状场区内部有限空间重筑地形,按照原建筑面积复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站房,满足水文站安全运行使用的需求,强化抵御特大洪水的能力,确保出现百年一遇洪水时,水文站基础设施不被淹没、冲毁,保证测站人员安全以及水文数据的连续性。


漫水河水文站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现场。马岳 摄


未来将建成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据介绍,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共造成全市23处水文站、104处各类水文监测设施出现不同程度损坏,目前均在按计划恢复重建中,将在今年汛前恢复至灾前水平,确保汛期水文数据的正常监测。

 

北京水务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水文监测体系建设,未来将建成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着力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在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加密布设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等,填补水文监测空白。


同时,对卢沟桥、雁翅等部分重点防洪水文监测站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提高水文监测自动化水平和超标洪水监测能力,基本实现水文要素、全量程、全过程监测。此外,还将加强水文巡测及通信保障能力,装备便携、精准、可靠的监测和保障设备,可有效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效,建成覆盖全面、智能先进的水文站网体系,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有力的水文支撑。

 

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目前,全市纳入国债支持的水务灾后恢复重建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共142个,已开工64个,其余78个项目力争在一季度内开工建设。其中,54个水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总投资约100亿元,将在今年汛期前全面完工。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
第一看点
北京玉米新品种智慧展示公园开园,汇集400余新品种
乡村
全国首个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落地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
北京
重点服务延庆及周边地区低空技术领域,两大平台启动
北京
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首都政法工作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事项
北京
全国首个!这个实践基地落地临空——
新京号
一箭6星,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
北京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尹力主持
新京号
从“可用”到“好用”,雄安新区布局卫星互联网与“北斗+”新赛道
新京号
今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将于7月2日举行 大会呈现五大特点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