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每日一书
新京报 编辑 张婷 王菡
2024-02-28 18:12
这是2024年的第一期新书月榜。在这期榜单中,我们侧重于补充去年遗漏的好书,以及开年这两个月值得关注的新书。这15本书大都以独特的视角聚焦看似熟悉的话题,并从中洞悉出当下的内核与来日的趋势。本篇为《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 杨素秋,版本: 译文纪实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1月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关于筹建图书馆的故事,一次理想主义者与现实的碰撞。作者杨素秋本是一位教文学的大学老师,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期间,她用半年时间建了一座图书馆。筹建碑林区图书馆的过程中,她不得不与各方周旋:书商、装修队、各级部门大大小小的领导。


去文旅部门挂职,是杨素秋的主动选择。她觉得自己一直活在象牙塔中,对校园之外的事件参与甚少,习惯了通过文字去想象社会。在她的想象中,新工作不外乎策划演出剧目、研习琴棋书画、宣传风景名胜。到岗之后她才知道,记住酒店后厨烟道清洗规范,熟悉新挖工地文勘进展,检查鼠药和垃圾摆放,答复市民热线投诉……这些毫无诗情画意的繁琐事务才是日常工作——除了建设图书馆。


但建图书馆也在她的意料之外。她从没想过,这个位于十三朝古都西安市中心的城区,从前一直没有图书馆。当地居民对公共图书馆的茫然,临时场馆只能选在无法采光的商场地下室,书商与馆配书目之间的潜规则,图书馆成为某些书商的库存倾销处,领导对图书馆功能和投入的质疑……筹建的每一步都让杨素秋错愕。


“我希望图书馆是这个世界上最平等的地方。图书馆这个地方永远是免费的,向大众无限开放的,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来获取知识的地方。”最终,她以一种知识分子式的执着,守住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图书馆”。


杨素秋认为“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但为公共图书馆选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放下知识分子的傲慢、爱书人的痴迷,兼容并包各个群体的需求。需要打开自己,和外界碰撞。更不必说书目背后还牵涉着各方千丝万缕的利益。她坚持为读者负责,拒绝粉饰太平。


也许是因为性格平和,在杨素秋笔下,这段经历并没有显得苦涩、无奈或者愤世嫉俗,反倒有许多乐趣和感动。与对官僚系统的观察相比,书中更动人的部分是那些爱书之人的故事:爱借碑帖的书法爱好者;摸着《世界通史》读出声的视障读者;迷恋武侠小说、想扭转职高阅读风气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回应了: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撰文/王菡

编辑/张婷

校对/薛京宁

相关推荐
我庆幸我学了「冷门文科专业」
新京号
加缪:小说与反抗
文化
“有志青年”讲述别样人生,助力青年群体探索人生多元可能
教育
丘成桐:数学的最高目标,无过于追求真与美
文化
临终关怀之难,从医学到哲学层面
文化
对话卜卫:她的田野
新京号
从“女娲补天”开始:神话告诉我们什么?
文化
在“卷”与“躺”之间,生活的世界还有哪些参考答案?|活动回顾
文化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人生“唯一”道路的想象,遮蔽了其他可能性丨远子、任绪军对谈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