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首次实现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
新京报 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2024-02-27 20:33

记者从2月27日举行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国已初步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首次实现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粮食购销和储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

 

购储销及入库、出库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毅介绍,我国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始于2022年。当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明确用2年左右时间建成覆盖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的数字化监管系统。

 

建设过程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各省份和有关央企负责完善省级和央企平台。国家平台是“数字大脑”,加强全国信息数据资源整合。省级平台强化数据源头采集,重点采集出入库、结算、库存、质检等核心业务数据,以及人员、财务、储备规模、安全预警等关键监管数据。

 

记者看到,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监管平台上,能够远程对粮食从收购入库、储存到销售出库等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据介绍,现在,所有政策性粮食的购销和储备管理都通过信息化系统开展,业务数据和所有仓房的视频监控均实时上传。


经过2年时间的建设,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信息化覆盖率已经从40%左右上升到100%,全面覆盖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等所有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管理平台汇集粮食购销数据超4亿条,数据采集范围扩大60%。

 

监管涉粮违法的“千里眼”“透视眼”

 

同时,平台还建立并不断迭代完善涉粮违规违法行为大数据预警模型,实行人机协同监管,一旦出现相关情况,由信息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执法督查人员跟进处理。

 

例如,通过对粮食出入库记录、库存粮食温度、仓内视频监控等海量数据的分析,结合拍卖交易、交通运输等信息,发现“转圈粮”、质量异常、以陈顶新、应轮未轮等行为的线索,及时安排执法人员跟进处置。

钱毅表示,可以说,这个系统为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提供了“千里眼”和“透视眼”,形成了对涉粮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五一”期间,全市大型特种设备将实现智慧监管
北京
交出亮眼成绩单!北京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两周年成果丰硕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三桶油”ESG报告有哪些信号(碳报第144期)
财经
当非遗酿造遇见“数智”表达,古井贡酒积蓄穿越周期新动能
消费
打破“数据孤岛”、加快AI制药,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将加快
科技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第一看点
一周碳要闻: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碳报第140期)
财经
多部委密集发声整治汽车“内卷式”竞争,企业以创新“共生共赢”
汽车
聚焦营商环境痛点,“北京服务”发布200余项改革任务
北京
北京推出32条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