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于梦诗,北大学生年度人物!
北京大学
2024-02-27 09:17
进入北京大学阅读更多内容

 

她是秀外慧中的理科博士生

 

也是波澜不惊的“科研战士”

 

2023年度的北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

 

她凭借10余篇SCI论文脱颖而出

 

其中一篇发表在国际顶刊Nature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19级博士生于梦诗

 

用持之以恒的努力

 

滴水穿石,终获硕果

 

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北京大学三好学生

 

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3年度“化学之星”

 

她将梦吟成诗

 

终迎山花烂漫时

 

 

与化学的奇妙缘分

 

说起化学,于梦诗经历了一个“反转”的心路历程,“其实我一开始不喜欢化学,但是在大学期间意外发现自己学得还不错,本科做科研时也比较幸运,实验进行得还算顺利,让我有了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念头。”彼时,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学习的她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通过一个交流分享会听到了一位北大学长的经验,读研的种子便在她心中悄悄生根。

 

为她打开科研大门的是她的本科导师,带给了她很多积极影响,“我的导师非常好,不仅对我的指导特别上心,有时由于科研任务紧,我顾不上去吃饭,导师还会给我带吃的。”较为顺利的科研初体验让她对以后的科研之路多了一份憧憬,也对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通过本科阶段的埋头苦干,她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学术成果获得了“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2019年,她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来到了北大继续读研,依旧不忘初心地潜心于学术中,在新的领域开拓探索。

 

 

 

精研突破芯片“卡脖子”瓶颈

 

近年来,我国“芯片荒”这一“老大难”问题屡屡成为焦点,诸多企业遭受国外打压,研发高端芯片迫在眉睫。面对这一现状,于梦诗在博士攻读期间选择了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制备作为主攻方向,希望能够为解决我国高端芯片的“卡脖子”问题尽一份力,真正实现二维半导体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探索,于梦诗还自学了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基础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半导体材料架构的创新是重要的突破点,通过对课题的细心钻研与深入理解,在导师彭海琳教授的指导下,她与团队基于制备垂直鳍片架构新型半导体的猜想,克服了化学实验室物理加工条件欠佳的困难,在大量试验及优化后,开发了全新的二维鳍式晶体管构筑方法,实现了世界首例二维半导体鳍片/高κ栅氧化物异质结阵列的外延生长及其三维架构的集成制备,并研制了高性能二维鳍式场效应晶体管(2D FinFET),性能可比拟商用高端芯片,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题目为2D 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ntegrated with epitaxial high-κgate oxide),文章同时被Science BulletinScience China Chemistry进行亮点报道,这一原创性工作突破了后摩尔时代高速低功耗芯片的二维新材料精准合成与新架构集成瓶颈,为开发未来先进芯片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被评选为2023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

 

 

 首例外延高κ栅介质集成型二维鳍式晶体管(2D Bi2O2Se/Bi2SeO5 FinFET)

 

 

 于梦诗与导师彭海琳(左一)、团队成员在实验室 

 

在北大的五年,于梦诗同学不忘初心,默默耕耘,坚守科学梦想,至今已署名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0篇,为国家半导体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荣获“国家奖学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3年度“化学之星”等荣誉。而她这一路走来离不开身边许多人的帮助,除了导师外,从毕设起就一直带着自己的师兄,对她影响也非常大。

 

“师兄真的非常优秀,在我换课题迷茫的时候一直带着我做尝试,能有好的成果也是他不断鞭策和引领我的结果,成果也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事情,团队的小伙伴都很棒。”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如果世界上有“点石成金”的方法,那就是“艰难困苦”了。科研是一条荆棘路,其中曲折坎坷每一位科研人都深有体会。“未见沙漠,怎见活水涌流”,在诸多成果的背后,单调、重复的实验操作,焦虑、迷茫的状态,才是科研的常态。研究生阶段的前两年,于梦诗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实验屡屡碰壁,“前两年我至少换了四五个课题,有的做不通,需要更多的尝试,那时候已经习惯了失败。”

 

 

回忆起博士阶段的前期探索,于梦诗有些怅然,当问起她如何调整状态走出困境时,她给出了一个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抚慰自己的答案,“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继续做。”虽然说起来轻描淡写,但能一直坚持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尤其是在科研中,放弃很容易,坚持很难,但也很酷。每一个想变成“珍珠”的人都要有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执着,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果,要始终保持一股韧劲,相信自己,不断前行,才能迎来黑暗后的黎明。

 

 

用生活给自己“充电”

 

科研之余的闲暇时刻,于梦诗喜欢出门散步,四处走走,触摸世间的烟火气,与常人一样,她也喜欢逛街、看电影或者窝在宿舍享受宁静时光。“我喜欢打有氧拳击”,说着她开始摆动胳膊比划起来,“这是我为了治长时间久坐之后腰疼想到的,打有氧拳击可以使我的身体得到运动和放松。”久坐腰痛是科研人长时间工作的“通病”,于梦诗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化解了它,爱护好身体才能有更好的精气神,再投入到科研实验中,会有更多迎难而上的力量。

 

 

纵使“国家奖学金”“化学之星”“年度人物”等诸多光环加身,于梦诗仍然低调谦逊,从不把荣誉挂在嘴边,常言比自己更优秀的大有人在,正是这种不骄不矜、淡泊如水的品质,使她一直能保持平稳的心态,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都能淡然处之。“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于梦诗以身践行的这十六字人生格言,使她终迎来这“山花烂漫时”,而属于她的无限可能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采写|张子璇

 

排版丨唐儒雅

 

责编丨戴璐瑶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从燕园到高原,她是北大学生年度人物
新京号
从红楼出发:北大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新京号
教育部发布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试题解析
第一看点
北大学生年度人物:“打怪升级”发Nature
新京号
北大学生年度人物!他致力于研究人群健康
新京号
今天,《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提到雄安……
新京号
北大化学博士生靠一道甜品夺冠
新京号
大兴区赏花地图来了!最佳赏花时间与点位全攻略→
新京号
全国Top8!上榜中国魅力小城!厉害了,我的荣成!
新京号
杨文利:八十年代的北大先生们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