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提醒】
胃炎、胃溃疡患者慎吃止痛药物
不少人出现发烧等症状时可能首选自行服药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提醒,常用的解热止痛药,专业学名叫作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多种药理作用,同时也会抑制胃黏膜合成自身保护的前列腺素,长期或过量使用会让人出现胃溃疡,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这类药物通常不长期使用,自行用药时,一般解热不超过3天、止痛不超过5天。
服用止痛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购买服用,尤其是年纪大、有肠胃炎、溃疡病的患者,如果又感染幽门螺杆菌、抽烟酗酒,长期服用解热止痛药发生胃肠道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
【疾病防控】
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别随意停药
乙肝患者不能随意停药。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孟良英介绍,每天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繁殖,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有效延缓疾病发展进程。
而抗病毒药物不规则服用或随意停药,乙肝抗病毒药物不能够完全清除体内所有的病毒,原本被抑制的病毒重新活跃,开始复制,导致病毒载量再次升高。随意停药还会导致抗病毒药物耐药,乙肝抗病毒药物必须严格按医嘱服用。
【科学饮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少吃韭菜
韭菜被称“春季第一菜”,营养价值高,且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杭州市中医院提醒以下几类人不宜食用韭菜:
胃肠道疾病或肠胃功能较弱的人,吃韭菜容易产生泛酸、烧心等症状,不宜多吃。韭菜性温,有温阳之功,阳盛体质或阳气盛的人群,特别是处在阳盛疾病发作期的患者不宜食用。有嗓子疼、上火、发烧、黄痰、咯血等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最好少吃韭菜。缺钙的老人、孩子及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应少吃韭菜,因为韭菜中含有草酸,容易和一些矿物质发生拮抗反应,影响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心理保健】
开学季到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习压力过大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国家疾控局提醒,开学季,关注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寻求解决方案。可以尝试心理暗示或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与家人、朋友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支持和帮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社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学习压力,增加快乐和满足感。如果感到情绪低落或焦虑,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
【儿童养护】
孩子发烧不退,勿盲目增加药量
孩子使用退热药后还发热是正常现象。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医生王媛媛解释,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病因没有控制,患儿的体温再次升高,不代表解热镇痛药没有效果。
王媛媛提醒,家长切勿因焦虑而增加解热镇痛药的给药频次或给药剂量。儿童在发热状态下,家长应适当让其多饮温水,适量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可联合采用孩子能够耐受的物理降温,如使用退热贴、温水外敷和温水浴等。还要注意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混悬液需摇匀后使用,给药剂量要准确。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整理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