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2·26特别策划|吴东方:在燕郊出诊九年的北京医生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王巍 编辑 樊一婧
2024-02-25 16:06
九年时间中,吴东方推广消化道癌症早筛,扩大内镜室,建立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用学科发展改变当地人的习惯,让他们不再依赖跨省就医。


2月1日,吴东方在医院出诊。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人物档案:吴东方

河北出诊的北京医生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河北燕达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9年时间,吴东方的主战场一直都在河北燕达医院,当地居民不必为了内镜检查而进京等待,在家门口就能快速解决问题。如今,消化内科年门诊量达到5万余人次。



在北京居住,去燕郊上班。这段与普通人截然相反的通勤路,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东方持续了九年。

 

2014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位于北三县的河北燕达医院开始了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的长期合作。吴东方第一次走进医院时,这里患者寥寥,他接管的科室甚至没有一间独立病房。

 

比起家门口的医院,当地人更信赖北京的大医院——九年时间中,吴东方推广消化道癌症早筛,扩大内镜室,建立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用学科发展改变当地人的习惯,让他们不再依赖跨省就医。

 

2月1日,吴东方在医院出诊。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填补北三县医疗落差

 

2015年1月,吴东方的工作地点从北京最繁华的三里屯附近,转移到了东六环以东的河北燕达医院。

 

从这家医院再往东4公里,就是燕郊站。对许多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燕郊一度是购房的热点区域,他们在北京工作,回燕郊居住。吴东方的情况则相反,每天前往燕郊上班,回北京居住,这种“逆向通勤”已经持续了九年。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考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

 

医疗是关乎三地民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显现出明显的区域差。

 

即便在全国,北京也是优质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各大三甲医院内不乏来自远方异地的病人。离开北京,情况便有很大区别。北三县没有知名医院,即便做一个普通的胃肠镜检查,当地人也要前往北京,吴东方就接诊过不少河北患者。而在北京,由于诊疗量巨大,胃肠镜等待数月是常事。

 

2010年,河北燕达医院开业。由于医疗水平、医保政策等问题,医院诊疗量低,2014年前,床位空置率达到70%,陷入长期亏损。

 

2014年5月起,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与河北燕达医院相继展开合作。作为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吴东方成为最早一批前往燕郊合作支援的医生。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河北燕达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东方。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在家门口做胃肠镜

 

吴东方此前从未到访过这家医院,他设想河北燕达医院可能与藏区医院差不多。实际上,由于建院时间太短,河北燕达医院的医疗水平甚至比藏区医院还差一些,优势在于医院硬件条件不错,有技术成长的潜力。

 

到岗之后,吴东方作为河北燕达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开始琢磨学科发展。

 

消化与呼吸、心脏往往是一家医院规模较大的科室,最初,河北燕达医院消化内科的日门诊量只有20多人。由于人少,没有专科病房与内科合并在一起。胃肠镜室很大,工作量也不多,作为消化道疾病诊断治疗离不开的一项技术,患者都希望在好医院做,首选是北京的大医院,2015年全年,这里只做了1000多例。

 

内镜被吴东方作为发展学科的切入口。消化道肿瘤具有隐匿性,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高危人群到了一定年龄都应进行早癌普查。通过在周边社区进行广泛的癌症科普,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医院,其中一部分肿瘤患者被筛查出来。

 

一名60多岁的男性在小区看到癌症科普后来找吴东方,他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查发现了多处早期结肠癌表现,接受内镜治疗后,避免了癌症进展为晚期。

 

一些患者筛出肿瘤后,又会带动亲朋好友过来筛查,科室诊疗量开始成倍增长。现在,每年有12000人次在河北燕达医院接受内镜检查,是最初的12倍,他们不再需要跑去北京,也不再需要等待数月。

 

2月1日,吴东方在医院出诊。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建立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

 

吴东方着手开展的第二个大项目,是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2015年,一名大四学生因消化道出血被送来医院。小伙子大量呕血,已经休克,当地的其他医院不具备救治能力,如果不留在该院,只能跨省送去北京抢救。而这种程度的急危重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增加了恶化风险,很可能车没开到,人就没了。

 

医生对这名学生进行紧急胃肠镜检查发现,是消化道静脉曲张出血,止血后病情相对稳定,收治住院。该患者病史非常复杂,从大脑到小肠有过多次血栓,也曾前往北京就诊,都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考虑到这次消化道出血跟既往病史有关,吴东方和北京朝阳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分析,查阅了很多文献,认为他患上的是一种少见的风湿免疫类疾病,叫抗磷脂综合征,血栓是常见表现之一。考虑到患者日后还会有出血可能,出院前吴东方嘱咐他要定期复查,一旦出血及时就诊。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2019年,该科室曾收治一例便血的韩国患者,确诊结肠憩室,即局部肠壁变薄,其中形成的憩室易存放排泄物等物质,造成黏膜发炎,严重时会出现穿孔。这种疾病与居民的饮食结构、寿命增长有关,近年来国内也越来越多。该患者有多个憩室,底部动脉出血,因此出血量很大,在医院接受内镜治疗,封闭了憩室与出血管道,病情稳定后顺利出院。

 

当地医院基本不能承担类似危重的消化道出血疾病,河北燕达医院接下了这部分。吴东方参考北京朝阳医院的管理模式,将消化道和急诊打通,建立绿色通道,对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尽快收治,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河北燕达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东方。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九年推动科室走向成熟

 

随着科室逐渐成长,吴东方的工作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刚来时,患者少、医生少,很多工作是自己干。每天到了医院,先花一小时查房,再出半天门诊,然后再做一下午内镜。河北燕达医院的医生很年轻,缺乏查房经验,也不会做内镜检查,吴东方需要边做边教。随着北京朝阳医院的经验技术带到河北燕达医院,年轻医生熟练起来,现在吴东方不用包揽所有事情,内镜手术可以交给其他人,遇到复杂病例他再上。

 

九年中,内镜室得到了扩大,消化内科也拥有了独立病区,设置了42张床位。此前由于病人量少,各科室没有独立病区,几个科室的住院病人混在一起,值班医生需要通晓各科。

 

对吴东方来说,远离北京的从医之路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大到科室发展,小到一台手术。一台普通的ERCP手术,在北京朝阳医院有各种类型的导丝支架可供选用,在河北燕达医院只有一种,这要求医生在分析病情时更加透彻,对手术的策划更加周密,甚至亲手改造医疗器械……对一名医生来说,这样的经历既是挑战,也是磨练。

 

“我们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让河北燕达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同质化发展,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科室和整个医院的变化有目共睹,但离我们的设想仍有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吴东方说,当下,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人才,和北京相比,河北地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弱,或许随着三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后也会有更多人愿意在此从医安家。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巍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十年·我们的故事

十年答卷·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十周年特别报道

相关推荐
大戏看北京5月文艺资讯丨五月演出精彩纷呈
娱乐
北大教授如何解码中国电影“时代之问”?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远方的拉萨河》谱写雪域青春史诗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音乐剧《速记员》以笔为剑破困局
娱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大戏看北京1月20-26日文艺资讯丨话剧《全家福》展烟火温情
娱乐
大戏看北京1月文艺资讯丨2025新年音乐会,奏响经典迎新年
娱乐
大戏看北京12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战争与和平》经典重现
娱乐
1.6万字!人民日报刊发援藏主题报告文学: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