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闻8点见丨北京龙年首场雪为何比预报的大?“Sora教程”乱象调查
新京报 编辑 刘喆
2024-02-21 19:35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今天一早闹钟还没响,小编就被楼下孩子们打雪仗嬉闹的声音叫醒,外面一片耀眼银装。昨日,北京降下龙年第一场雪,达到了中到大雪的量级。此次降雪过程城区及南部地区达到了大雪量级,积雪深度达到了7~10厘米。


2月20日,朝阳区 市民冒雪前行。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为何会下这么大的雪?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介绍,此次降雪过程主要是受东移加强的高空槽及槽前偏南暖湿急流的共同影响,傍晚前后由于偏南气流快速北抬,导致北京地区水汽迅速增加,雪势增强明显;同时由于高空槽东移缓慢,降雪持续时间长,城区及南部地区降雪量大,积雪深度大。


关于这场雪,天气预报从一开始的零星小雪调整为大雪,实际降雪比刚开始的预报大得多。


为何这场雪比预报的更大?气象高级工程师尹炤寅告诉记者,事后复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湿度/可降水量的估计明显偏低,二是600hPa(大约4000米高度)处的西南风强度被低估了。


首先,从昨天傍晚的情况来看,北京1500米以下高度持续为东北风控制,一般东北风会降低北京的湿度,不利于降雪增大,但河北中部湿度已经达饱和,再有水汽过来也“喝不下”,所以这次的东北风并不能给北京降湿。昨天的预报没有考虑到“喝不下”的情况。


其次,600hPa(大约4000米高度)处的西南风强度被低估了。600hPa是一个很难被关注的高度层。尹炤寅告诉记者,500hPa、700hPa、850hPa,这些都是天气预报中常用、常见的高度层,高空天气图分析的也是这三个高度的情况,600hPa并不在常用数据中,日常用不到,很容易被忽视。


但从昨天傍晚开始,北京城区及以南的600hPa高度上,西南风突然加大,观象台风速达到了18m/s。与此同时,延庆、怀柔等地则吹着西北风,于是就在北京城区及以南,产生了西南风和西北风“打架”的情况。南北风“打架”会把水汽向气温更低的高处抬升,凝结成冰晶、雪花。也正是昨天傍晚开始,雪花明显变大。


总结起来,此次北京湿度比预计更大,使得能下的雪变多;在容易被忽略的高度上,突然出现“南北风打架”,让能下的雪都落了下来,雪就比预期大。阅读全文>>>


专题丨北京迎龙年第一场雪,最新预报、各方保障看这里




今年春节,我和高中同学共赴了一场18岁的约定。我们来自北京远郊某中学文科班。2012年,高考前一百天,每个人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放进一个桃红色的心形盒子里,约定十年之后开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十年之约变成了十二年。


尘封12年的盒子,保存着我们18岁时写下的愿望。新京报记者 刘思维 摄


18岁的约定,在30岁这年终于兑现。正月初四,在老家一个麦当劳里,作为组织者的我开启了这个尘封的时光之盒。从早9点半到晚9点,全班47人中有16人陆续前来赴约。


现在与过去对话,理想与现实交织,成年与青春招手。我们谈论原生家庭、高考、爱情、婚姻、工作、选择……有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也有人高考失利的阴影直到12年后才慢慢消散;有人用婚姻治愈原生家庭的伤害,也有人一直无法被父母理解肯定;有人外出闯荡,也有人选择回到远郊,过一种平凡而安稳的生活;有人接受不了“内卷”的职场,也有人给自己立下了“看重提拔”的人设……


小米是我的同桌。我还记得,高三时的晚自习,她趴在课桌上,歪头对我说起她的家庭,默默流泪。“当你的原生家庭不好的时候,对幸福家庭是没有想象的,觉得天下的家庭都是这么糟糕。”18岁的她不敢想,原生家庭亏欠她的,都在自己的婚姻中得到了补偿。


凯叔是很“佛系”的那一个,他在高考前总捧着本《易经》看,大多数时间一声不吭。如今我才知道,那时他得了抑郁症,看《易经》是在寻找答案,此后他也一直在通过阅读重建自己的认知,寻找活下去的方法和意义。


现在凯叔正在谈“一段不错的恋爱”,对方是个“00后”姑娘,热情、开朗,吵吵闹闹地生活,他对她有发自内心的崇拜。“她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见识到天地广阔、人生多彩的凯叔,现在再看12年前写下的“看遍天下书,吃遍天下食”,为自己的不自量力而尴尬。


老猫的人生反差最大。谁能料到,高中时逃课、抽烟、早恋的老猫,现在竟然是一名小学老师。


我没见过他不笑的样子。18岁的老猫就像一只又肥又懒又馋的猫,胖脸上的大酒窝从未消失过,整日和一帮吵吵闹闹的朋友混在一块儿,好像虚度光阴才是他的主业。他说,那时他的快乐像在云端,很虚无,“我就这么杵着下巴颏子,什么都不干就很快乐。”


当工作、婚姻和孩子接踵而至,老猫的快乐就虚无不起来了。现在他的快乐建立在和工作、孩子有关的一桩桩具体的事上。


在这场时隔12年,历时12小时,与15人的对话中,每个人都完成了一次对初心的回望。18岁的我们虽然懵懂,但那时我们珍视的东西,如今依然是我们大多数人求索的彼岸。这些年来,大家几乎都在沿着自己当初的愿望和轨迹前行。这一次,我们举着自己18岁的愿望卡片拍下了30岁的留影。下一个十年之约,倒计时开始。阅读全文>>>




Sora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投机者。继2023年文生文大语言模型震撼业界后,2024年春节期间,OpenAI推出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又一次让人看到了科技进步的魅力。而在Sora公测之前率先“赚钱”的,是一些知识课程售卖者,以及“山寨”Sora的投机者。


OpenAI发布的AI视频片段截图。图/网络视频截图


2月20日,记者在多个电商、社交平台以不同关键词搜索发现,市面上不乏有Sora的“教程”“解读”,售价在几元至近百元不等。此外,记者还发现了以Sora为免费送资料,但疑似进群拉新并诱导付费的“套路”。


“Sora文本生视频变现赚钱”、“Sora赚钱提前布局”“利用这个技术给自己赚到钱才是王道”,在某电商平台,Sora的相关“教程”层出不穷。记者浏览发现,在某电商平台上,这类“教程”的售价最高为99元,最低则只有0.1元(需要加群)。


尽管网上售卖的“教程”内容不可谓不丰富,但必须指出的一点是,OpenAI至今没对公众开放Sora的测试权限,但记者发现,许多售卖“教程”的人表示拥有“申请Sora内测名额步骤”。


相比认真售卖“教程”的卖课人员,还存在不少标价0.1元,或者干脆免费赠送课程的卖家。


记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份标价0.1元的“教程”后,被卖家拉入了一个“AI破局群”,该群不仅赠送“Sora资料”,还有“新人福利”,不过该份教程除了建议正常的赚钱方式,还包括拉新和进一步卖课的“玩法”。


记者加入该群后发现在短短2小时内就有9人被拉入了群聊,记者观看了一段群友分享的视频发现,这样的同类群数量多达100个,讲师在群内发表视频时直白表示,“我实际上不懂AI,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不需要特别懂AI,但依然能通过AI赚到钱。”记者浏览视频发现,其演讲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利用信息差,通过知识付费赚钱。


有买过该课程的学员告诉媒体称:“我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里的30多节AI课,看完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想申请退钱。课程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面让你认识AI,以及教你如何使用ChatGPT,课程后面开始实操,介绍ChatGPT的应用场景。例如怎么用ChatGPT来写简历、模拟面试等等。这些内容在B站一搜一大堆,更离谱的是,课程中间甚至穿插了一些硬广。”


“AI火了之后,很多人没有赚到钱,但是教别人怎么使用提示词的人赚到钱了,Sora也一样,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信息差。”在记者购买的知识付费教程视频中,讲师“谆谆教诲”着学员们。阅读全文>>>




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票房、观影人次及场次三项关键数据均创下中国影史新高。由于今年假期比往常多1天,所以被称为史上最长春节档。在热闹的市场下,《我们一起摇太阳》《黄貔:天降财神猫》《红毯先生》《八戒之天蓬下界》几部影片先后宣布撤档,这被一些网友戏称为“撤档元年”。


《我们一起摇太阳》《黄貔:天降财神猫》《红毯先生》《八戒之天蓬下界》几部影片先后宣布撤档。


每年春节档竞争都很激烈,但今年头部的四部影片分走了档期97.3%的票房,票房集中度显著高于往年。4部影片撤档,原因无他,都是因为票房没有达到市场预期。


上海某影院徐经理认为,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春节档。在徐经理看来,《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等几部影片的质量其实都不错,但在春节档的合家欢氛围中,题材其实有点不讨巧,“很多观众还是比较忌讳这种题材的,影院排片少,完全是市场行为”。


《我们一起摇太阳》是导演韩延“生命三部曲”的终篇,讲述两个身患重症的年轻人,因为“生命接力”的约定,阴差阳错地踏上了一段充满爱与力量的治愈之旅。虽然影片结局相较导演前两部作品温暖了许多,但这个题材确实不太适合春节档的气氛。


而《红毯先生》是一部展现娱乐圈众生百态的电影,有点偏宁浩导演的作者化表达。在徐经理看来,《红毯先生》进入春节档,有一点赌的成分。“它有点偏行业向,又有些黑色幽默,属于比较严肃的喜剧,老百姓其实很难去共情,如果观众代入刘德华饰演的那个角色,会感到有些压抑”。


另外两部撤档的动画电影,在官宣进军春节档前,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影院也没办法给更多支持。并且春节档有《熊出没》这个长寿大IP,其他动画电影很难有生存空间。徐经理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是《熊出没》大电影十周年,春节期间她在影厅门口发人物卡的时候,看到好多1.8米的大高个男生过来看《熊出没·逆转时空》,就很诧异,之前的受众现在已经长大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档期既有市场逻辑,更是观众心理学的范畴,还是要认真对待观众,研究观众,观众认可才能胜出。票房分析师罗天文说,春节档的供给需要更强的竞争力和更精准的定位。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尹腾宇提到,影片都有成本回收和盈利的压力,片方为了更多收益选择撤档也算是无奈之举,本次撤档事件其实很直接地反映了档期对影片的重要性。


一部影片选择合适的档期,将票房最大化,是片方一直都在摸索和精进的,是一项需要全面、慎重权衡利弊后,会决定影片最终票房命运的关键决策。阅读全文>>>




一场抗议活动在韩国医疗界蔓延。据新华社援引韩联社报道,韩国全国各家医院的实习医生19日开始递交他们的集体辞职信,抗议政府计划增加医科学生数量。韩国卫生系统严重依赖实习医生,因为他们在急诊和急症护理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韩国各地有大约1.3万名实习医生。


2月15日,韩国庆尚北道,当地医学会的医生们举行脱袍抗议活动,敦促韩国政府取消扩大医学院招生的政策 。图/IC photo


2月6日,韩国尹锡悦政府宣布了一揽子公共卫生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在2025年将目前三千人的韩国医学院招生名额大幅扩充至五千人,此后逐年大幅增加。自2006年起,每年三千人的韩国医学专业招生名额从未变化过。


消息一经发布就引发医生中最底层——实习医生的普遍不满,上周一度有首尔多家医院共计103名医生公开罢工。虽然在政府和有关方面高压下其中100人很快复工,但韩国医学会相关协会随即加入支持旗下实习医生抗争行列。


2月19日,首尔著名的“五大医院”实习医生开始集体递交辞呈,并宣布自20日起参加由行业协会发起的罢工。同日,韩国医学院协会也发表声明称采取“集体休假”的方式加入医生抗争行列。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某种程度上尹锡悦政府寸步不让的“头铁”姿态激化了矛盾。


2月17日,韩国警方勒令参加罢工的实习医生复工,威胁“否则按违反《医疗服务法》处罚”;2月18日,韩国总理用强硬措辞回绝几大医生联合会有关减少扩招比例的要求,表示扩招“刻不容缓”。


2月19日,保健福祉部向实习医生发出复工命令,要求医院拒绝他们的辞职,并誓言要惩罚那些参与罢工的人。同日,总统尹锡悦强硬表示“不会姑息”实习医生的集体行动,声称“我们可不是前届政府”。


2月20日,当局宣布吊销韩国医学会两名领导人医师执照,声称如果发现其“煽动罢工”将加重处罚,警方并发出“考虑逮捕罢工领导人”的威胁。


不过,上述威胁非但未能消弭危机,反倒促使实习医生产生“只有闹大才会法不责众”的冒险心态,并激发起更高级别医生群体和医学院在读生唇亡齿寒的心态,导致危机的升级和大爆发。


许多观察家都直白指出,医生们的心态是明显的“挤公交效应”,即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的惟恐更多人挤上来摊薄自己利益。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公共卫生专家权顺万教授坦言,医生总数大幅增加意味着医生资源不再奇货可居,对已经成为医生或即将成为医生者而言则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更低的收入前景,“这就是他们何以如此拼命抵制的最真实和最根本理由”。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许骁 校对 吴兴发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