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听说你社恐?巧了,狗也是
果壳
2024-02-20 14:32
进入果壳阅读更多内容

我们常说,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是我们忠诚的伙伴,那狗是这么认为的吗?

 

答案是:不是。

 

 

图 | giphy

 

有些狗不愿意与人类亲近,有些甚至连同类都不愿意搭理。狗也会患上“社交恐惧症”。

 

先了解“恐惧” 

 

在讨论“社交恐惧症”之前,要先了解“恐惧”是怎么回事儿。

 

恐惧是一种情绪,是个正常且至关重要的反应。对于生活在野外的动物来说,适当的恐惧感能让它们保持警惕,有助于在严峻的环境中生存。

 

 

图 | giphy

 

恐惧分为非社会恐惧和社会恐惧,前者主要包括高音量的噪音、突然改变的环境、高度等;而后者则是由人或其他动物造成的。

 

过于“胆小”的狗,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生活,导致行为障碍,也会影响狗狗与人的亲密度。最差的情况则是狗因为恐惧而变得具有攻击性,误伤人类或其他宠物。

 

狗子也社恐 

 

狗的“社恐”就是恐惧情绪的一种,这种感觉与不熟悉的人或狗所带来的恐惧感密切相关。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兽医系的博士后研究员詹妮·普鲁宁(Jenni Puurunen)等人针对狗的社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从一项涉及14000只狗的行为学调查中筛选了近6000只狗的数据集,从而分析容易使狗产生社恐的影响因素。

 

 

图 | giphy

 

结果发现,如果在幼犬期缺少各种刺激,导致社会化不够充分,狗狗长大后就更有可能社恐。已绝育的母犬和小型犬更容易出现社交恐惧。

 

有趣的是,生活环境同样有影响——城市狗会比乡下狗更容易社恐。已经有研究表明,恐惧是狗狗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大约10%-19%的狗狗会表现出对陌生人或狗的恐惧。但新的研究发现,比起住在典型乡下环境的狗,住在城市化程度最高环境的狗对陌生人的恐惧高出45%,对陌生狗的恐惧高出70%。

 

此前并没有相关研究,但对人类的研究表明,居住在城市的人确实比居住在乡村环境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发生这种现象的机理尚不明确,影响因素可能包括饮食、环境毒物、压力、社交隔离等。

 

 

图 | giphy

 

学者们推测,由于宠物狗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些能影响人类的环境因素同样可以影响动物。城市的生活节奏忙碌且有压迫感,狗狗经常会面对不同的刺激,比如噪音。另外,乡下人口密度更低,因此生活在乡下的狗遇到其他狗或陌生人的频率也要低得多。

 

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品种的狗狗社恐的可能性也不一样。最怕陌生狗的是吉娃娃,最不怕别的狗子的是彭布罗克威尔士柯基犬;而面对人,最容易社恐的是西班牙水犬和喜乐蒂牧羊犬,爱尔兰软毛梗最胆大。

 

 

图 | giphy

 

广受大家喜爱的金毛在两方面都表现居中,拉布拉多则表现得相对不那么怕人。不同品种的狗社恐程度不同,表明基因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如果家里的狗子社恐…… 

 

社恐的狗狗,不仅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误伤周围的人或其他动物。

 

我们已经知道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狗狗社交恐惧,这其中,品种、性别、体型等客观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面对社恐狗子我们就束手无策。

 

 

图 | giphy

 

让幼犬适当多参与社交活动,接受社会化刺激,可以帮助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长大后产生社恐情绪,也可以让宠物与人的关系更亲密。

 

而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一发现则鼓励他们开展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基因或遗传方面的研究,以便将来能提升动物福利,降低宠物发生社恐的风险,增进宠物与人的关系。

 

 

图 | giphy

 

参考文献

 

[1] Puurunen, J., Hakanen, E., Salonen, M.K. et al.Inadequate socialisation, inactivity, and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are associated with social fearfulness in pet dogs. Sci Rep 10, 3527 (2020). [2]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60546-w

 

作者:SamKakeru

 

编辑:八云

 

题图来源:pixabay

 

 

来源:果壳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为什么10后打字结尾总爱带个“/.”?
新京号
“蔫坏”老头杨少华:蔫了一辈子,逗乐几代人|逝者
时事
学者傅国涌去世:读多少好书,才能造就一个人
文化
父与子,旧乡与新生
文化
哲学教授朱锐离世之后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7月7-13日文艺资讯丨奏响盛夏艺术狂想曲
娱乐
导演曹盾的“半步”哲学:不能只靠概率活着丨人物
体育
哲学教授朱锐离世之后
文化
巴尔加斯·略萨:在拉美蛛网比迷宫要多
文化
叶兆言:阅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