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断崖式”降温,粮食和蔬菜如何应对?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白爽
2024-02-19 18:13
总体来说,此次降温对冬小麦利大于弊。

中央气象台消息显示,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还在持续,2月20日起,降温将进一步加剧,西北、华北、东北、内蒙古等地出现显著降温,局地降温幅度超过20℃。

 

当前,北方冬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和稻油三熟区早熟冬油菜已普遍进入花期,“断崖式”降温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设施大棚中的蔬菜能否抵抗低温?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详解大降温中粮食和蔬菜的应对方法。

 

小麦:返青前基本不受影响

 

小麦是我国两大口粮作物之一,全年播种面积为3.5亿亩左右,其中冬小麦占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等地。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团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介绍,此次降温,对北方冬小麦影响不大,“北方主产区如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目前还在越冬期,尚未进入返青期,低温伴随较强的雨雪过程,有利于冬小麦增加土壤墒情,总体上影响不大。2023年暖冬中,北方冬小麦普遍晚播,同时,12月以来低温雨雪,使得土壤墒情较好,冬小麦长势不错。根据调研,北方黄淮海等地的冬小麦,越冬期一类、二类苗的比例普遍在85%至90%,对春季低温的抵抗力也较好。”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右)。受访者供图


除上述有利条件外,刘录祥介绍,北方冬小麦还有两个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方面,2023年12月以来的几次降温,本身对农作物有一定的抗寒锻炼效果,另一方面,近年来冬季天气冷暖频变,农业部在品种审定推广中,也特别注重抗寒能力的鉴定筛选,例如2023年的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中,抗寒性评价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性状之一。”

 

和北方相比,中部和西南冬小麦普遍度过了返青期,需要注意低温影响。刘录祥介绍,中部地区如江汉平原,当前冬小麦普遍到了拔节期,南方则进入孕穗期,这时候小麦幼穗对外界环境更加敏感,长时间降温甚至降雪,可能会形成局部冻害。如果温度降到0℃以下,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联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已经组成分区域的科技小分队,开启冬小麦春管服务模式。此外,雨雪过后,春季升温很快,也要注意及时排水,预防土传病害高发等。

 

“总体来说,此次降温对冬小麦利大于弊。”刘录祥说。

 

油菜:降温前宜采取保护措施

 

大田作物中,水稻、玉米、大豆等普遍尚未开始春播,降温中,受影响最大的仍是越冬作物。和冬小麦不同,冬油菜主要种植在我国长江流域,我国南方稻油三熟制地区早熟油菜现已普遍到了花期,低温冰冻天气可能给当地油菜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营养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马霓介绍,根据目前冬油菜长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阶段。北部的黄淮及北方冬油菜轮作休耕区的冬油菜和冬小麦生育期相近,当前冬油菜苗情良好,仍处于越冬期,且品种抗寒性普遍较强,因此降温影响不大,降雪对旱地油菜有一定的增墒作用,利大于弊,注意做好提前增施磷钾肥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抗寒能力即可。

 

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大部分冬油菜正处于蕾薹期,这里地域广袤平坦,机械化、规模化水平较高。此次降温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受影响较大的区域,气温可能下降10-18℃,湖北、江苏、安徽等地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湖北、湖南等地将再次出现冻雨。马霓介绍,如果遭遇长期低温冻雨,可能会给冬油菜带来较大影响,除了植株冻伤,还会导致渍害、病害等加重发生,因此要提早做好清沟措施,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提前防范雨雪冰冻天气危害,以增强抗寒性、抗逆性。在降温过后,应对发生冻害田块及时进行补救。如果有菜薹受到冻害,要及时摘薹,并增施尿素和氯化钾,促进腋芽生长出分枝。

 

长江上游地区及南方三熟区,四川油菜种植面积最大,即将开花,江西、湖南中部和南部早熟油菜普遍到了花期,其中江西赣南、吉安等稻-稻-油区、云南罗平等著名油菜产地已到盛花期,对降温更加敏感。马霓表示,0℃以下低温可导致花器官脱落,出现分段结实现象,最终对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南方稻油三熟区,一年三熟,油菜种得早,成熟也早,必须及早预防冻害,比如前期喷施调控剂,增强油菜抗寒能力,后期气温回升后,要喷施药剂和液体硼肥防病抗倒伏,促进结实。”

 

蔬菜:设施农业应及时防寒

 

设施蔬菜是我国蔬菜实现周年供应的基础,尤其是冬末初春,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是蔬菜生产的主要力量。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宝聚介绍,我国设施蔬菜主要分为两大类,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此次降温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北方的塑料大棚蔬菜。

 

“我国设施蔬菜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相对应的抗寒措施已经较为成熟。”李宝聚说,尤其是日光温室,抗寒能力较强,保温性能更好,基本上影响不大。主要是预防连续阴天中,蔬菜长势放缓的问题,比如五六天阴天,蔬菜可能就会长得很慢。这时候需要在白天揭开盖帘,加强光照。


2月18日,李宝聚(右)在山东寿光温室中调研。受访者供图


和日光温室相比,塑料大棚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北方塑料大棚中,蔬菜定植最早的,在1月初就开始了,进入2月,开始大规模定植,尤其要预防气温骤降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增加二膜或三膜的方式,提升保温能力。二膜主要在塑料大棚中,搭建简易的小棚,相当于有两层棚,也有农民会在小棚内,再加一个小拱棚,也就是三膜,这都是实践中有效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增加二膜三膜后,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尤其是升温后,及时揭开二膜三膜,以防蔬菜被烤伤。”李宝聚说。

 

在我国南方,当前蔬菜生产以塑料大棚为主,李宝聚介绍,南方大棚的应急方式,和北方大棚没有太大差别,都在大棚内增加保暖设施。

 

当前,北方部分地区的露天蔬菜已经开始播种,如山东寿光,部分农户种植的胡萝卜已经播种结束,但尚未出苗,李宝聚表示,对没有出苗的露地蔬菜来说,降温基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而南方露地蔬菜,在上一轮极寒天气中受损严重,如贵州、湖南南部地区等。目前新一茬的蔬菜尚未大面积种植,降温产生的影响非常小。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厦门七千多亩茶园试水农业碳汇交易,全国种田减碳挣钱时代来临?
财经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会晤
时事
古代帝王避暑吃“冰棍”的冰,来自哪里?丨京华物语
文化
安徽阜阳市30家特色品牌参加溯源中国可信品牌矩阵仪式
时事
“农民导师”频登高校讲台 新型职业农民用知识改变乡村
时事
疫情之下农产品“云端游” 北京休闲农业特色推介活动启动
北京
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时事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在京发布 未来十年粮食紧平衡有望缓解
时事
农业农村部:因层层加码致“菜篮子”供应严重受阻的依法追究责任
时事
两部委:没有发生疫情地区严禁以防疫为由不让农民下地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