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期间,在界首市一直保留着蒸“枣山”的传统习俗,“枣山”的外形酷似一座小山,它不仅是走访亲朋的特色礼物,还寄托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
界首市张庄东路芬姨面艺
一大早
面点师们便开始为
客户定制的传统面食“枣山”准备着
在界首一直保留着
蒸“枣山”的传统习俗
“这是咱界首的老传统了,
闺女给娘送大馍,
外甥搬他姥娘(外婆)的‘枣山’,
越搬越暄。”
“大馍换枣山,越换越暄。”
“枣山”是枣和面的捏合
红色的大枣和白色的面花相互映衬
层层叠叠
外形酷似一座小山
所以叫枣山
在面点师张芬看来
枣山味道的精髓则是在发面的过程
手工制作的酵子
与水、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
在恒温状态经过一夜的发酵
微生物为面团带来独特的质地与清香
“你看面团已经成蜂窝状了,
现在这个状态就可以做了。”
“枣山”看似简单的制作
却相当复杂
面团充分发酵不易成形
只有反复的和、揉
配以精细的手工
才能保证“枣山”的外形
在经验丰富的面点师手中
面团被均匀地搓成长条只是第一步
将长条邀成不同大小
形态各异的花式面胚
把面胚层层叠叠
首尾相接围成圆圈
最后红枣装点其上
“枣山”的制作才算完成
制作完成的“枣山”
放入柴火锅中
面点师张芬烧火起灶
旺盛的灶火、蒸腾的水气
让“枣山”不断膨胀
变得蓬松
经过三十分钟的蒸制
“枣山”成形
“枣山出锅了”
口感劲道松软
红枣搭配其间
寓意着新的一年
五谷丰登、红红火火
( 周佰钦 李晓龙 闫伟)
来源:阜阳新闻联播
值班编辑:李凯阳
审核:刘芳 监制:孙涛
主办:界首市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