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在清华当“导游”
新京报 记者 李木易 冯琪 编辑 刘晶 贾悦
2024-02-05 10:25

1月27日,清华大学寒假后的第一个周末,校园迎来一个游客参观小高峰。清华大学日晷前的小广场上,众多游客聚集,等候跟随志愿者游览参观。


1月28日,参加研学游的学生参观清华大学二校门。


1月28日下午,清华二校门前人头攒动。保安手持安全提示牌不停提示游客小心车辆,注意安全。

 

今年寒假期间,清华大学扩大校园开放规模,打造寒假游学“大礼包”,规划四条精品游览路线和六条红色讲解路线,打造校园“实景课堂”。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程正雨介绍,寒假期间招募到了130多位志愿者,与去年暑假相比增加了将近一倍,更好地满足大家的讲解需求。


1月28日清晨,清华大学西门外,家长在为孩子拍下纪念照。


1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日晷,随处可见游客拍照打卡。

 

清华大学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陆宇超和精密仪器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祁一凡就是这13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对他们来说,换个身份、换个视角才发现,对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从未有过如此深入的了解。在一遍遍游览讲解的过程中,那些在清华园里的经历和记忆,又重新鲜活起来。

 

 

讲解亲和有趣 分享清华大学的人和事

 

“这个日晷呀,和故宫太和殿前的那个构造一样,现在太阳位于赤道以南,所以我们看的是表盘下方的针影。日晷上的‘行胜于言’四个字,道出了清华校风的内涵——实干。”陆宇超的讲解就像在和老朋友面对面聊天,丰富的语气词让她更有亲和力。


1月28日上午,“导游”、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陆宇超在上岗前熟悉校团委编写的《讲解手册》。


1月28日,陆宇超向游客讲解清华日晷的历史。

 

因寒假期间要在医院进行规培,趁着规培的空当,陆宇超就来当“导游”。经学校团委组织的培训和考核后正式上岗,一天带1-2场,每场大概1.5小时左右。“我喜欢带大家走一些经典路线、经典点位,例如二校门。很多游客说想看清华大学的老校门,还记得我第一次来到学校见到二校门的时候,内心也非常激动。”


1月28日,陆宇超向一对母子推荐校园经典旅游线路。

 

祁一凡对清华园的各个角落已非常熟悉。不仅因为今年是他在清华园学习生活的第五个年头,更是因为从2023年暑期开始,他就加入了校园志愿讲解队伍。


1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祁一凡正在讲解。他穿着的是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的红马甲。


1月28日,祁一凡生动而专业的讲解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他喜欢在既定的解说词之外,和游客们分享一些清华大学的人和事。比如在途经科学楼的时候,会给大家介绍“两弹一星”相关的故事;经过水木清华一带,会为游客们介绍“自清亭”的来历和朱自清的生平;在西大操场,带游客们重回上个世纪青年学生们参与五四运动、一二·九爱国运动的百年风云。


1月28日,祁一凡在讲解清华二校门的历史。


1月28日,祁一凡在讲解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这位有趣的“导游”还喜欢讲自己考据到的历史故事、“冷知识”,比如清华大学科学馆门额上写的为什么是“SCIENCE BVILDING”。


1月28日,祁一凡在向游客介绍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校训。


科学馆、水木清华、旧水利馆、自清亭、闻一多雕像……这些都是清华大学规划的精品游览路线中的经典点位,游客在认真地听祁一凡讲解清华大学的历史。

 

“作为听众,听过一遍校史之后,其实记不住太多,但是换做讲解员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发掘其中的历史和故事。”祁一凡告诉记者,“对于我来说,更加深入了解的不仅是学校历史,还有家国历史、民族历史。更主要的是,还能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是让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一个小时的讲解结束,游客向祁一凡报以热烈掌声以表感谢。

 

 

传递清华精神 做“导游”意义非凡

 

在清华当“导游”,每走一遍路线,都能勾起志愿者们的记忆,他们也愿意把趣事和亲身经历向游客分享。

 

比如有一条线路会经过医学科学楼,让陆宇超想起刚入学的时候。“我是医学院的,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感觉很亲切,我们新生报到、办理各种手续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这里是我清华求学之路的起点。”陆宇超在跟游客介绍的时候,会自然地讲起自己在医学科学楼参加过的活动、听过的大师讲座。


1月28日,在校团委,陆宇超正在整理“导游”讲解设备。


1月28日13时许,完成讲解任务的陆宇超赶上了食堂的饭。

 

“姐姐,我可以和你合张影吗?”一名来自广西的初中生跟着研学团进入清华大学校园,日晷前她询问陆宇超。陆宇超热情回应,两人拍了合影。这位初中生告诉记者,觉得这张合影很宝贵很有意义,以后会用这张合影激励自己。

 

游客中大部分是孩子和家长,他们好奇在清华大学是怎么学习生活的。陆宇超认为,现在大部分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未来还没有既定目标,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他们在清华大学的所见所闻,可能会帮助他们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因此陆宇超会跟孩子们讲,清华大学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地方,只要敢想、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就可能实现梦想。

 

游客们还会问“你是怎么考上清华的?”面对这个问题,祁一凡有自己的想法。


2月1日下午,进入精密仪器系微纳光学实验室前,祁一凡通过风淋室消除身上的灰尘。

 

“他们更多是想问我高考怎么能考好,或者希望我介绍一些初高中的学习方法,但其实我希望传递给孩子们的是,学习的技巧和分数的多少虽然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对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

 

祁一凡当“导游”时,还遇到过很多老学长。“二校门被砸时的亲历者、国共战争时期保卫大礼堂的亲历者,我都遇到过。他们听我讲的同时,也会跟我讲他们当时亲历的场景,更加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库。”


2月1日下午,在精密仪器系微纳光学实验室,祁一凡正在取出完成加工的集成电光调制器。他所在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可以为自动驾驶、智能感知提供更高速、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2月1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微纳光学实验室,祁一凡正在调整集成电光调制器的电光耦合状态。

 

“清华是很开放的,希望通过做志愿者,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清华,看到清华学生的风貌,传递清华的精神。‘做导游’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摄影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采写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刘晶 贾悦 张湘涓

校对 薛京宁 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爱北京·爱科创”行动启动,2025年将开展30项活动
教育
广东6万个岗位送到北京,年薪百万以上岗位240个
北京
她从深圳来,爱上秀外慧中的芜湖!
新京号
生于1989年,刘尊浩当选县长!他为扎根基层,放弃去省直机关
政事儿
今天你读书了吗?
新京号
常沙娜新书、纪录片与文献库同步发布:“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
文化
什刹海“九庵一庙”之一的丰泰庵,承载着怎样的故事?
文化
宁向东:整个社会陷入了一场“忙碌症”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丨这个周末非必要不外出!北京如何应对极端大风天气?
时事
这三人来到芜湖,就不想走了!
新京号
热门评论
等等
7天前
已经是校内专门的特定活动咯
好好
7天前
我去,今年寒假的游学人比去年暑假的还要多一倍呢
流克
7天前
会不会给上学的学生造成麻烦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