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齐贤
素以“精英摇篮”著称于世的伊顿公学,其独特的高品质教学,庄重的黑色燕尾校服,无一不体现着这座贵族男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伊顿公学是全世界最显赫的贵族学府,以“精英摇篮”闻名遐迩。
精英的摇篮
在英国的温莎小镇,有这样一所学校,它以“精英摇篮”和“绅士文化”而闻名遐迩,英国的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包括他们的父亲查尔斯王子都毕业于此,它就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私立男校——伊顿公学。
诗人雪莱和托马斯·格雷等响亮的名字为伊顿公学树立了文学艺术的丰碑;在滑铁卢之战中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为伊顿人的英勇善战写下了注脚;经济学家凯恩斯更是诠释着伊顿人敏锐的经济学触角。
英国威廉王子顺利考入伊顿公学时,家人伴其左右,到伊顿办理签到手续,幸福满溢。
伊顿公学由亨利六世于1440年6月创办。亨利六世将这座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学府命名为“公学”,其原意是为贫穷的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将这里作为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预备学校。
到17世纪伊顿公学才逐渐成为英国最著名的贵族学校,现如今每年约250名毕业生中,有70多名会进入牛津和剑桥,其余70%则成为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招生的首选对象。
伊顿公学共有9个建筑风格相同的院落,每个院落由二层楼围成方形的天井院。
倔强成长
与想象中的皇家气派不同,眼前的伊顿并没有富丽堂皇的奢华之气,其建筑外墙留下的斑驳痕迹反倒提醒着人们,这里是一处饱经风霜、见证英伦兴衰的所在。
和大多数学生一样,伊顿的学生也要参加英国中学统考,但为统考编写的教材,他们只用一半的时间就学完了,余下一半时间,伊顿用来教学它特有的教材。因此,伊顿学生还多了一项比统考难得多的“伊顿考核”,在校内决定着下一学期的分班。
伊顿实行“分班制”教学,根据学生特色,有的放矢。
每个学生从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每一个学科下分别被分出等级(班),一般有14级。如进入第一班的学生,即证明他在该科目上已经有了超强的天分,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机会;而第14班则证明这个学生在该项目上能力较弱,老师就要加倍细致,有时要一对一地个别辅导。
对伊顿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会因为被划入“低班”而自暴自弃。因为一个学生这科在14班,另一科可能在1班,同学之间也会注意到每个人各有千秋,你是“数学天才”,我是“文学博士”,增进彼此的尊重和友谊。
伊顿公学的学生们行色匆匆,在课间赶着去教室上课。
在伊顿,每个学生都配有私人导师,专门负责监督学业进度以及品德与社交方面的发展。当学生开始进入大学预科阶段时,他可以选择一名新的导师,专门辅导他的主修学科。导师同学生每周见一次面,了解其学习、生活等情况。
伊顿每幢学生宿舍楼都有一位楼长,负责处理学生从生活到学习的一切问题。伊顿的学生们作息时间极其严格,他们每天早上必须7时30分起床参加祷告,晚上9时30分准时熄灯就寝。
伊顿公学的学生们每天7点半起床,参加集体祷告。
伊顿的奖学金分为两种:“国王奖学金”和“欧彼德奖学金”。国王奖学金获得者可免5年学费,全校有70名,每年级14名。获得国王奖学金的男孩不仅会增添一件潇洒的披风,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待遇:搬出普通宿舍楼,住进学校中心庭院的“老校舍”,在专用餐厅就餐。如果说国王奖学金代表着入学时的佼佼者,欧彼德奖学金则标志着在伊顿竞争中的优胜者。在伊顿的最后一年,从各种获奖者中精选出20人为“明日之星”。
别样风情
伊顿对学生的衣着有着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学生必须穿黑色燕尾服配白色衬衣、黑色马甲、长裤及黑色英式传统皮鞋上课。在“伊顿学生必备服饰清单”中,校服、正式服装、地方外出装、体育与网球装、娱乐装、内衣、板球装以及个人用品还被分门别类,每类均对件数和颜色有着详细的规定。
“伊顿五人”、墙赛和田野游戏赛等都是伊顿特有的运动(左图)。当年曾是伊顿五年级“明日之星”的威廉王子,就选定英国国旗作为他马甲上的图案(右图)。
伊顿公学还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伊顿5年级佼佼者“明日之星”就可以自己选择马甲的颜色。如果配有银色扣子,则代表最高级别的优秀学生,他们有权参与学校政务。
在伊顿,学生会参加包括马球、赛艇、击剑、柔道在内的30多种贵族运动,还要接受严格的音乐教育。享誉世界的伊顿男童合唱团,其指导老师均来自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每年6月4日,伊顿公学都会举行颁奖典礼。届时,始自1793年的伊顿船队会在泰晤士河上游行。
近年来,这座古老的学府也开始进行改革:学校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推陈出新,鼓励教师因材施教。学校还特设了助学金,奖励勤奋好学而缴纳不起学费的优秀学生进入学校读书。高年级还增设了俄、日等外语课程。
久负盛名的伊顿公学在数百年间引出无限的赞誉和传颂,这样一个历经沧桑和变革而经久不衰的贵族公学,依旧秉承着它的精神,续写着它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2.06月刊
公众号|大美V视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