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北京将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26万人。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促进12万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让更多劳动者技有所施、才有所用、劳有所得。
在过去的2023年,北京市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报告指出,2023年北京市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集中推出15项稳就业措施,加强重点群体和地区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9.7万人。
日前,聚焦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重度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以及特大暴雨受灾地区认定的受灾劳动力,同时面向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和有就业需求的各类劳动者,北京已经启动202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将持续至1月31日,举办近270场各类招聘活动。
专项活动期间,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聚焦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重点群体,提供上门走访“送温暖”慰问活动,面对面帮助解决就业困难。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师队伍、职业指导专家库等专业力量,为就业困难人员制定“一人一策”援助计划,提供个性化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到位。特别是瞄准就业困难群体需求,提供一批对技能、学历无特别要求的岗位,搜集一批生活性服务业、制造业等用工密集型企业岗位,开发一批零工、新业态平台企业岗位,以及适合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且符合本市有关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北京还将准备一批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大局中被重点关注的群体。202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有29.2万人,同比增加0.7万人,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如何促进这部分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北京市已经给出了方案。
在近日召开的2024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上,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副处长吴缨介绍,北京市将通过拓展就业岗位、关注重点群体、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等7方面22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北京要求各高校将在优化供给上下功夫,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反馈机制;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健全基层就业激励引导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引导毕业生发挥知识专长和创新潜能,积极投身“双创”。强化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加强择业就业观念引导,帮助毕业生尽快就业、更好就业。
编辑 唐峥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