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让春运自驾之路更畅通 |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 编辑 徐秋颖
2024-01-16 23:38
地方不妨未雨绸缪,以精细化服务积极应对公众出行习惯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畅通春运之路,也变客流量为文旅大流量。

▲资料图:这两年,春节自驾返乡的人群逐步增多。图/新华社


还有10天,我国将正式进入为期40天的春运时间。


新京报记者从1月16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获悉,预计2024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营业性客运量将超18亿人次,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将近72亿人次,而自驾出行占比更将突破8成。


这意味着,今年春运或创两个历史新高。40天内约90亿人次出游,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相比去年春运47.33亿人次近翻倍;春运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营业性运输比例有所下降,自驾出行成为绝对主流,其占比将从去年的66.3%跃升至80%,近两成的增幅有望达到历史峰值。


各地不妨未雨绸缪,以精细化的服务积极应对公众出行习惯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在畅通春运路的同时,也变客流量为当地文旅大流量。


春节回家的路,总是人潮涌动。今年长达8天的春节假期,人们返乡、探亲、出游需求将集中释放,叠加春节假期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时长增加等因素,势必引发车流“井喷”效应。全国各地尤其是热门景区,面对超大流量,无异于一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极限测试。


从过去亿万人春运挤火车,到如今自驾涌入高速路,看似是春运出行模式的改变,折射的其实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水平的发展速度。而人们可以选择的回家之路越来越多,“探亲+旅游”成为阖家过节新方式,流动的中国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面对今年全面复苏的客流,自驾出行激增的春运新形势,各地疏堵保畅通的任务,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考验其配套服务保障的细密度,也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能力,以确保“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而在春运期间自驾的最大痛点就是堵车,特别是假期首尾两天,大城市进出口道路出现潮汐式拥堵。在客运流量集中时期,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高速路秒变“停车场”。各地不妨在“保通保畅”工作基础上打足余量,提前做好分流绕行预案并适时启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同步路况,及时发布“避堵指南”,以免自驾人群长时间“堵在路上”。


人们返乡途中,行驶在高速路上,服务区作为人们短暂休息、车辆加油充电的途中驿站,几乎是自驾长途旅行的必经之地,也是影响人们出行体验的重要一环。其中,针对新能源车高峰期“充电难”问题,加大服务区充电设施设备供给与保障,这也是提升春运交通运输效率重要因素。


尤其是,当前的服务区建设已经从初期的加油、饮食、休息等基础服务提供,变为更具有文化吸引力及代表性的地域或景区文化展示窗口。比如,江苏等高速公路服务区就已成为吃喝玩乐的打卡“网红景点”,甚至有网友调侃“服务区堪比A级景区,这是不让我们走吗?”


以此而言,春运带来大客流的同时,也是一次地方文旅曝光走红的绝佳机会。各地不妨将服务区作为全域旅游的开端,以多样化、暖心服务吸引“过客”留下来。这也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有力举措。


千里返乡路,平安是归途。准备自驾出行的民众,临行前也有必要给车辆来一次“全面体检”,提前了解高速路况和天气情况,规划好返乡出游路线,后备厢装年货也备好应急物品,切勿疲劳驾驶。几乎可以预见,春节期间堵车将成为常见现象,自驾途经道路狭窄、路况较差的乡道时,更要注意安全。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2024年春运变化的是出行方式,不变的是中国人“过年回家”的期盼。这还需要社会各界多措并举,齐心协力畅通春运回家路。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贾宁


相关专题

专题丨2024年春运大幕开启

相关推荐
帮司机找手机、替走失孩子寻爹妈,这个假期北京交警“有点忙”
北京
瘦西湖文旅冲刺港股:盈利能力承压,超八成收入依赖游船业务
财经
瘦西湖文旅冲刺港股:盈利能力承压,超八成收入依赖游船业务
财经
科创背后的金融力量:金融助力企业全周期发展
财经
高考首日北京路网压力小,交警加强值守保障考点周边交通安全
北京
对话|李冬菊:67岁独自骑行中亚4国,长途跋涉疗愈了我
时事
王毅谈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第一看点
重读雷蒙·阿隆:找回在理性与情感之间,那个继续思考的自己
文化
中国“链”接全球,各国商会齐聚共议稳贸易
财经
记者体验|自动驾驶“出租车”开进三环内,复杂路况也能驾轻就熟
北京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服务好春运自驾司机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