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 (记者张晓兰)1月12日,中国奥园发布公告称,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经获得相关法院批准,在此前的1月10日,中国奥园股东特别大会表决通过了发行强制可转换债等相关议案。这意味着历时24个月的艰难重组谈判,中国奥园获得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境外债权人的理解包容。在公司全员努力下,中国奥园正式成为首家成功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流程的粤系房企。
根据此次获批生效的重组方案,中国奥园将发行新的融资工具对原有约61亿美元的境外债务进行置换,包括4只共计23亿美元的新债务工具以及14亿股普通股、1.43亿美元无息强制可转换债券、16亿美元永续债。区别于业内其他重组方案,中国奥园推进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主要路径是“债转股”形式,除了有利于重组方案通过,也能通过股权稀释方式,使公司在两三年内暂时不必耗费紧缺资金去应对境外债务清偿压力,可以腾出更大精力将有限的现金资源投入到恢复正常经营运作上。
值得一提的是,重组后8年,中国奥园预计将减少境外债务支付压力本息49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未来两三年内,中国奥园在境外公开市场无刚性还债压力,可以将有限的现金资源聚焦保交付、保兑付、保经营重点工作中,为后续转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事实上,去年9月,中国奥园存续的12只境内标准化公开债务产品全部顺利通过整体展期。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境内外债务重组的全部完成,中国奥园在资本市场品牌信誉和征信将得以相当程度修复,有望趁着行业政策春风,进一步稳步推进项目整合开发、销售,保障交付、兑付重点工作,为推进可持续健康转型经营赢得难得的发展空间和时间窗口。
中国奥园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不躺平”粤系民营房企代表。近年来,中国奥园通过引战合作、资产处置、现房营销、保复工保交楼保运营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盘活项目,力求经营企稳,并以极限的成本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奥园境外债重组计划最终获批,也为千亿房企如何化解行业风险提供了“奥园模式”的案例借鉴,即通过积极协商债权人诉求、自身造血保公司经营、全力以赴保交楼等举措让债权人充分信任,同时也为公司恢复正常经营和探索新发展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中国奥园官网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奥园实现约3.54万套房源交付,交付面积约413万平方米,交付总量超过2022年全年。在2024年新年开工部署会上,中国奥园董事会明确,保交楼、保兑付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同时奥园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确保公司可持续稳定经营。
编辑 武新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