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女主时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角色?
迷影生活
2024-01-11 07:43
进入迷影生活阅读更多内容

大女主三个字,我已经看倦了。

 

国产大女主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她只活在角色看似尖锐的台词里。

 

又或者,她活在粉丝的控评图里。

 

如果要以戏份多少论大女主的话,那么很多影视剧既不输人也不输阵。

 

从出品方到粉丝都会替剧作摇旗呐喊,自以为已经把大家想看的女性向内容做出来了,为什么观众还不来看?

 

然而究其本质,这些大女主都会在男主角出现的那一刻,有意无意的沦为附庸品。

 

无论前期表现得多么独立自主,到最后都会在编剧的春秋笔法中,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

 

那就是,既要表现出女主的独立自主,又不伤害到父权制下的男女格局。

 

可想而知,最后呈现出的是多么奇怪扭曲的人物形象。

 

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固化

 

在近几年的国产影视剧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或多或少有些改变。

 

这是观众期待看到的,却也是令观众难受的。

 

毕竟,一成不变让人看不到希望也就算了,这种前进两步后退三步的做法,比一成不变更加无力。

 

在《传闻中的陈芊芊》中,编剧打造出了一个以女性为尊的花垣城。

 

城中人以生女儿为傲,奉行女主外男主内,城中大小事更是女人做主。

 

 

前期,这部剧通过这样的架空设定与现实世界的反差进行反讽,吸引观众入局。

 

可等到女主与男主相遇后,又让女主说出“人前你听我的,人后我听你的”这种人设崩塌的台词。

 

至于情节嘛,两人相遇后基本就看不出什么大女主了,黏黏糊糊洒糖才是基操。

 

果然在谈恋爱面前,大女主一无是处。

 

给女性角色镶上金边,好把观众骗进来杀。等男主角出场后,她们又被软化了性格,弱化了能力,成为男性凝视下的附属品,这样的影视剧近几年来比比皆是。

 

 

对于大女主的设定,从来不是不需要男人和爱情,而是不能只围绕男人和爱情。

 

如同琼瑶剧的女主角们,从头到尾把自己献祭给男人。

 

更有罔顾人伦,说出“我不是来拆散这个家,我是来加入这个家”的新月格格。

 

这些形象在爱情中固然好看,可脱离了爱情人物就单薄到只剩一层皮。

 

没有讨论价值,更没有存续意义。

 

创作者眼中对女性形象的固化认知,注定无法塑造出丰满立体,不崩人设的大女主。

 

 

毕竟多么牛逼的开局,到最后都会在人们对女性的惯常思路中,走向常规的叙事格局。

 

不仅如此,影视剧的女性形象通常还需要牺牲自我,以成全所谓的大爱。

 

可笑到就像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被世俗裹挟了之后,还要以一人之力承担所有的骂名。

 

像《娘道》这种纯粹的糟粕就不多说了,女主每一句要生儿子的宣誓都如同一道惊雷。

 

咱就说打着女性觉醒旗号的《三十而已》,顾佳就像她的名字,被赋予了一个“顾家”的形象。

 

她培养丈夫,教育儿子,做着世俗眼中的贤惠妻子,还要被小三儿搅局。

 

这也是影视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惯常走入的误区之一。

 

既要上得了厅堂,还要打得了小三儿,以为这就是潇洒不拘的大女主。

 

可实际上,我们并不想看到女性总是被困在家庭关系的琐碎之中。

 

 

顾佳甩小三儿耳光,面对丈夫的痛哭流涕的后悔,都无法成为当下观众心中的爽点。

 

谁要看她成为包容的妻子,隐忍的母亲?谁要看智斗小三之后的原谅,只为换来所谓圆满的结局?

 

我们想看到的是,一位女性在被丈夫和家庭背叛之后,有敢于斩断的勇气。

 

她要远离这些内耗她的人,走的远远的,此生不复相见。

 

什么追妻火葬场,什么爱情第二春,都配不上这位聪明且有能力的女人。

 

女性角色的牺牲,在过往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看的太多。

 

对她们的歌颂是对后代千千万万女性的道德绑架,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都不该再出现。

 

所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角色?

 

纵观国产影视发展这么多年,行至当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角色?

 

她既要符合时代发展,满足现在观众的喜好,又要立体丰满,别具一格。

 

有时候答案无需回头看,更不能用脑子空想。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女性,这个世界早就告诉我们了。

 

 

敢于在女儿刚满1岁就与重男轻女的丈夫离婚的江歌妈妈,一人把女儿抚养长大。

 

在女儿意外遇害后,文化学识不高的她立志为女儿讨回公道。多年来奔波往返中日两国,以血肉之躯抵挡外界风言风语。

 

女儿的事告一段落后,她没有消沉,反而做起了自媒体,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人物够不够立体,够不够丰满?

 

 

郑州房车阿姨前半生都活在丈夫的冷暴力里,忍无可忍的她在56岁的年龄决定自驾房车旅游逃离俗世生活。

 

儿女不解,朋友不支持,被网友骂抛夫弃子,重要吗?

 

她两年走了8万公里,自媒体做的风生水起,56岁又怎么样?人生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这人物够不够有爽点,拍出来会不会激荡人心?

 

 

好看的女性形象应该多元的,就像为女复仇的江歌妈妈,就像努力想要找回自己的房车阿姨。

 

女性也是人,要按照人的行为逻辑来创造。

 

要写女性就不能只写她的困境,而是要写这困境与社会的冲突,要写她身处其中时的痛苦与折磨。

 

更要写她超脱这一切的浴火重生,去探索她称为“人”的可能性。

 

要去书写女性定义,而不是去定义女性,脱离单一的叙事逻辑。

 

只有创作者们放弃用传统的眼光和标准去审视女性,拿掉冠以女性的俗世道德枷锁,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好看的女性角色。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咱奶想演就演吧”: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刘晓庆?
文化
《还有明天》​为什么好看?
文化
​理解彼此的差异,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础|《我,你,我们》
文化
为了迎合Z世代口味,需要对《傲慢与偏见》进行改编吗?
文化
《蛮好的人生》导演汪俊:以海派文化书写烟火史诗
娱乐
《180天重启计划》导演李漠:在家庭关系中寻找“重启”可能性
娱乐
对话卜卫:她的田野
新京号
《善本金融·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范式丛书》隆重发布
商讯
脸书前高管出版回忆录,揭开知名互联网公司高层内幕
文化
北京图书市集妇女节限量福袋发售中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