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去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比前年高2微克/立方米,这是为何?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2024-01-03 14:20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1月3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3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2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去年升高了2微克/立方米,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说,空气质量的同比变化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是疫情防控转段以后,社会经济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带来排放量增加。另外,每年气象条件有较大波动,也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再就是北京市所做的持续减排努力,会使排放降低,改善空气质量。


在第一个因素中,2020年-2022年,包括京津冀在内,全国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量、能源消耗量和工业产品产量降低,所以污染物排放水平也会自然下降。2023年社会经济活动水平回升,区域排放强度回到疫情前正常水平。在气象条件方面,2023年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扩散条件差,区域污染传输贡献增加。另外,去年沙尘的频次是近十年最高的,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本地减排措施不继续加码,去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很可能会高于32微克/立方米。


疫情前的2019年,社会经济活动和扩散条件水平与2023年相似。2019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张强说,排除疫情防控的影响,和2019年相比,2023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下降23.8%,平均每年下降的速度是6%左右。“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到,北京污染减排的措施是在长期持续起作用的。”


他还列举了另外一组数据。2020年至2022年,北京PM2.5三年年均浓度的平均值为34微克/立方米。2023年,在社会经济活动水平增加且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32微克/立方米仍要比前三年有所降低,这也印证了北京减排措施的贡献。


“空气质量的改善是波动的,尤其是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进入低水平阶段的时候,一方面治理难度会更大,另一方面,每一微克的变化也更容易受到气象条件的波动,容易出现波动和反复。”张强说,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空气质量改善历史上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韩国首尔,从2004年开始,用17年的时间将PM2.5浓度从3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中间有十年同比下降,五年同比上升。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用三年滑动平均值来评价空气质量,这样能更好地去掉年际之间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


用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可以去除气象条件变化和疫情造成的人类活动强度波动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与2013年相比,2023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下降64.2%,基本上保持了比较快的改善速度。所以,未来要以污染物减排量的确定性对冲气象条件的确定性,实现长期持续改善的趋势。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高端制造业“挑大梁”,顺义区“十四五”以来造车165万辆
北京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新京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北京
从“雾里看花”到“蓝天常在”——被联合国环境署点赞的“北京奇迹”炼成记
北京
去年北京七成以上河流水生态状况达到优良水平
北京
北京亮出去年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下一步怎么干?
北京
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移风易俗……第二场“部长通道”要点速览
时事
生态环境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不搞污染治理“休克疗法”
时事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治理如何率先取得突破?
时事
去年京津冀PM2.5浓度同比下降3.4%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