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晓翀)12月29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数据要素x”行动就是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从而实现经济规模和效率的倍增。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一是从连接到协同,也就是从基于数据生成和传递的互联互通,转变为基于数据有效使用的全局优化,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从数据中挖掘出有用信息,作用于其他要素,能够找到企业、行业、产业在要素资源约束下的“最优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决过去解决不了的难题。比如,通过打通制造业产业链数据,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零部件厂与主机厂的高效协同研发制造,有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供应链成本,创造更高质量、更好性能的产品。再如,通过打通源、网、荷、储全链条数据并结合水、煤、油、气、经济、气象等领域的数据,能够更好调度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从而更好实现全局优化,支持科学规划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
二是从使用到复用,也就是从千行百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变为基于行业间数据复用的价值创造,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数据是知识的载体,数据在不同场景、不同领域的复用,将推动各行各业知识的相互碰撞,孕育出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的价值增量。比如,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未来发电量是决定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而由于发电量受天气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的随机波动,投资风险较高。通过融通气象、发电量历史数据,新能源企业与保险机构能够建立发电量波动模型,提前锁定收益,开发以未来发电量为标的的保险产品,撬动更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再如,以医疗行业为例,医疗健康数据既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治疗疾病,也可以应用于药物开发,助力加速新药研发上市,还可以应用于实现定制化保险和精确定价,带动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升级。
三是从叠加到融合,也就是从数据汇聚支撑的效率提升,转变为多来源多类型数据融合驱动的创新涌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不同类型、不同维度的数据融合,将推动不同领域的知识融通,促进生产工具创新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比如,业界普遍认为,大语言模型的快速演进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以文本为主的训练数据中,加入了逻辑性强的代码数据,从而使大语言模型获得了逻辑推理能力,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再如,在自动驾驶领域,任何一个单一数据来源,都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必须通过单车智能、车路协同,才能做到全自动驾驶。
校对 陈荻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