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世界热爱香料,香料改变世界
文明杂志
2023-12-26 08:00
进入文明杂志阅读更多内容

 

撰文/张箭

 


 

胡椒、肉桂、丁香、生姜这些如今随处可见的烹调香料,在几个世纪前,它们和黄金、珠宝、土特产等一起构成丰饶的东方财富,昭示着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的先声。

 


 

 

东西方之间获利丰厚的香料贸易,是地理大发现的重要诱因之一。

 

 

世界热爱香料    

 

香料改变世界

 

香料指在常温下能发出芬香,具有挥发性并能用以配制香精的芬芳有机物质,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两大类。

 

天然香料又分动物香料和植物香料两类。动物香料包括麝香、灵猫香、龙涎香、海狸香等。植物香料又分两类,一是用作美化、装饰作用的,如取之玫瑰、蔷薇等的香精油,沉香、檀香等;二是用作美食的。

 

 

用香料烹调出的美味佳肴。

 

在用作美食的植物香料中,又可分两部分,一部分供人们闻香,如香草、薄荷、香茅、香青兰等,用于糖果糕点饮料的提香;另一部分用作烹调佐料,如丁香、胡椒、茴香、小茴香、香菜、生姜、肉桂等。

 

如今随处可见的香料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们昭示着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的先声。15〜16世纪,西欧人冒死从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前往东方,进行航海大探险、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为了越过土耳其人、阿拉伯人等的掌控,直接获取东方的黄金、香料、珠宝以及其他特产等。

 

 

大航海时代。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三位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在成为地理大发现者之前是香料搜寻者。

 

 

胡椒:

 

名气最大的烹调用香料

 

胡椒为胡椒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生长在多雨的热带地区。其未成熟果实干后果皮皱缩而黑,称“黑胡椒”;成熟果实脱去皮后色白,称“白胡椒”。

 

胡椒原产于印度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喀拉拉邦。上古时代就已传播到阿萨姆和缅甸北部。公元前6〜5世纪胡椒籽作为药品和香辛料已为波斯人所知。在西方,公元前1213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鼻孔里就塞入了黑胡椒,作为把遗体处理成木乃伊的一道程序。古希腊人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便已知晓了胡椒的用途,尽管只有少数富翁才享用得起。

 

 

位于热带地区的香料种植园。

 

5世纪初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围攻罗马城,在谈判中要求的赎城退兵费就包括3000磅胡椒。胡椒的名贵程度可见一斑。

 

元初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多次赞叹东南亚的胡椒等香料,《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传开后,直接燃起西欧人对东方黄金、香料等财富的渴望,是引起地理大发现的导因之一。1498年,达·伽马率葡萄牙船队开辟欧印新航路终于成功。当他们登陆进城后,一个阿拉伯商人问他为何远渡重洋而来。达·伽马的回答颇有代表性:“我们为寻求基督徒和香料而来。”

 

 

马拉巴尔的印度人在收获胡椒,一位欧洲商人在品尝。

 

胡椒果实至迟在汉代就传入了中国。《后汉书》卷八《西域传》有最早的记载:天竺“又有细布、好、诸香、石蜜、胡椒、姜、黑盐。和帝时,数遣使贡献……至桓帝延熹二年、四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这里,“胡”指来自域外,“椒”是对辛辣花椒属植物的通称。

 

胡椒系中国饮食文化和烹调技术中的主角之一,胡椒入华后也成为传统中药之一,《唐本草》认为它主下气、温中、祛痰、除脏腑中风冷;《日华子本草》称它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草毒等等。

 

 

采摘胡椒的印度人。胡椒原产于印度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喀拉拉邦,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胡椒产地和主产地。

 

 

肉桂:

 

重要的药材和香料

 

肉桂,亦称玉桂、牡桂、菌桂等。樟树科热带常绿乔木,树高10余米。叶子呈椭圆形,有三条叶脉,开白色小花。树皮剥去干燥后成为桂皮,系重要的药材和名贵香料。叶、枝和树皮磨碎后均可蒸制桂油。

 

肉桂原产于印度南部海岸的马拉巴尔和锡兰岛(斯里兰卡)。肉桂在这一带自古以来就被用作药材和香料。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肉桂桂皮就传到了埃及。肉桂桂皮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由古阿拉伯的萨比人传入阿拉伯半岛南部,后又传入希腊和罗马。

 

 

肉桂,樟树科热带常绿乔木,树皮剥去干燥后成为桂皮,系重要的药材和名贵香料。

 

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以为,肉桂树生长于阿拉伯地区,与没药、半日花脂香料作物在一起,由有翼飞蛇守护着,不死鸟就在肉桂树上筑巢栖息。希腊人用桂皮连同苦艾给葡萄酒调味提香。

 

罗马时代著名的考玛锦油膏,便产于今日土耳其东部的考玛锦,系用鹅脂、桂皮油和甘松油提香后制成。这表明人们已能榨取蒸馏利用桂油了。长期以来,埃及的亚历山大是地中海地区桂皮贸易的船运港。

 

 

英国远征队将获取的珍贵香料进贡给国王。

 

在中国,肉桂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药材和香料。肉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历来就是中医药学家用来治疗疾病的药引子之一。相传,在春秋时期,西施就曾服用肉桂治好咽喉症。

 

古代的桂皮均靠进口。元代《马可·波罗游记》提到:印度马拉巴(尔)“国出产大量的胡椒、姜、肉桂皮和印度坚果……”。可能至迟于元明时期,肉桂引种移植到中国。

 

 

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存在的香料路线,辗转于大海和沙漠之中,充满危险与诱惑。

 

 

丁香: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汉语名称中的“丁香”指称观赏植物(或作物)和经济作物(香料)两种,而“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推动历史发展的丁香则是后者。丁香(树),又名“丁子香”、“鸡舌香”。桃金娘科蒲桃属的一种热带常绿乔木,树高8〜12米。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夏季开花,花淡紫色。果实长倒圆形至长椭圆形,称“母丁香”;干燥花蕾入药,称“公丁香”。由花蕾所得的丁香油为重要香料。

 

丁香(树)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在古代就滋蔓至毗邻的菲律宾民答那峨岛(棉兰老岛)南部。此后一直到18世纪,丁香都只是摩鹿加(今马鲁古)群岛及其周边地区的特产。

 

 

麦哲伦远航到摩鹿加,图中特意突出丁香。摩鹿加群岛是新航路开辟前丁香的唯一故乡。

 

早在公元前许多年,从印度到罗马都已知晓把丁香用作香料。但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长期独占东方丁香贸易市场,对其产地秘而不宣。中世纪初的七八世纪,欧洲贵族们就非常喜欢使用丁香。至15世纪中叶,西欧才确切知道丁香的主产地在摩鹿加群岛一带。

 

西方的“深度资料库·丁香树史”称,公元前3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秦朝,大臣向皇帝启奏时,就要提前口含丁香咀嚼,以除口臭并散发香气。《齐民要术》中已提到“丁子香”。唐代丁香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用于烹调和入酒,也用于制取丁香油。

 

丁香也可入药,明代李时珍便对丁香的药理做了详细的梳理。在中医药界,不仅果实和花蕾入药,丁皮(树皮)、枝、根也可入药,分治齿痛、心腹胀满、风热毒肿等,可谓物尽其用。

 

 

丁香的晾晒。

 

 

生姜:

 

原产地说法不一

 

姜,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科姜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开黄绿色花,其根茎具刺激性香味。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它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清热解毒的功效,有促生头发的作用,也是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保健品。

 

关于姜的原产地说法不一。日本的星川清亲直言“……姜也可能原产于印度,但现在仍不清楚姜的真正野生地”。《辞海》说姜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称,“近年来有人推测中国是栽培姜的起源地”。彭世奖先生认为,姜“很可能起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和云贵高原”。没有野生姜,何来人工驯化和栽培?由此可推断姜可能在印度、印尼、中国等地各自独立起源。

 

 

《马可·波罗游记》插图。泰津要塞向西20英里的喀拉摩拉河(黄河),河两岸有大批从事贸易的商人,邻河的区域则生产姜和大量丝绸。

 

先秦时期,四川已是著名的生姜产区。迨至唐代,扬州广陵郡(今江苏江都)、杭州余杭郡(今余杭县)、台州临海郡(今浙江临海)所产的姜的制品蜜姜、干姜等都是贡品。

 

明代李时珍则对姜的药用予以集大成式总结:“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尿降火也。”

 

现代以来,姜还能加工成姜干、姜粉、姜糖、酱汁姜等,用途更广。在中国民间,喝红糖姜汤是驱寒、御冷、抗感冒和妇女坐月子的常用热饮料,具有温经养气活血的功效。一般家庭都有泡菜姜。

 

 

古罗马壁画:落下风帆的古罗马船只停泊在港湾中。古罗马通过水路获得中国的丝绸和亚洲的香料。

 

胡椒、肉桂、丁香、生姜这些原产于南亚、东南亚和中国的烹调用香料,与其他东方特产一起,曾吸引西欧人从各个方向远航而来,促成了世界历史的巨变。今天,它们在经济生产和日常饮食生活中继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是东方饮食文化和烹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料。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4.03期

 

来源:文明杂志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新京号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新京号
“风味”之旅深入厦门,探寻味觉记忆与文化传承
娱乐
风起云涌,千帆竞渡: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对中国茶的追逐
新京号
女排前队长冯坤:全新阵容的中国女排空间很大
体育
风起云涌,千帆竞渡: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对中国茶的追逐
新京号
莫让“韦神”变“楚门”
新京号
中国八大菜系,哪个最抗炎?江苏菜排倒数,第一你肯定想不到……
新京号
名校退学复读上清华男生:“遵从内心,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
教育
向死而生的对立面:西西弗斯启示的生存之道
教育
热门评论
@
7天前
香料是好饭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