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米菜园”,装扮市民阳台
新京报 记者 曹晶瑞 薛珺 编辑 张树婧
2023-12-19 08:19
园区还在一个大棚里留出了160平方米的空间,设置了十余种“一米菜园”,种有香菜、面条菜、甘蓝、紫苏、秋葵、佛手瓜等30余种特色蔬菜。

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迎来入冬以来最低温,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中农富通科技园里,积雪还没有融化,65岁的吝巨美在温暖如春的大棚里照料着一株株果蔬。“它们和小孩一样,得精心照料才能茁壮成长。”

 

吝巨美是园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平时负责打理大棚里的果蔬和花花草草,有市民到棚里选购,她会热情地介绍每一株果蔬的特点,方便它们住进市民家阳台或办公楼后,能更好地适应“新家”。

 

据中农富通科技园负责人甄卞介绍,这几年,园区开发了300余种特色包装种子,打造的“富蔬花源”和“一米菜园”,专供市民阳台菜园子。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如今,在京郊的一些农场里,专供市民阳台种植的产品和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在家有个小菜园的田园梦,变得越来越简单、可行。

 

亮点1

从种子到营养液全部自主研发

 

12月15日,大雪纷飞,记者驱车前往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中农富通科技园,在一栋栋大棚里探秘到一个个“秘密菜园”。在其中一栋水培种植大棚里,一株株芹菜、叶生菜、叶用枸杞等长在立体的白色管道上,随行的工作人员刘胜凯随手拿起一株生菜,根系非常发达。“管子里是水和营养液,市民在家里只要有一套小的水循环系统,也能养得和这个一样好。”刘胜凯说,园区里所有的果蔬、花卉、中草药品种都是自发研制的,从种子、土壤到营养液、管理技术都是园区专属的,对于市民来说,在阳台安装一套水循环系统并非难事,“有点像养鱼的水循环系统。”

 

中农富通科技园里,刘胜凯在检查管道里种植作物的长势。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记者在大棚里见到了各种常见或不常见的果蔬,有些就连做育苗工作的刘胜凯也得仔细端详一会儿才能给出精准的答案。“园区里所有的品种算起来大概有上千种,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品种试验种植成功了,我们才会在其他的大棚里大规模种植,供应市场。其中一部分品种,适合在阳台、办公室种植。”

 

在大棚的一面墙上,挂着不同品种的绿植,自由组合搭配后,很是文艺好看。“有市民习惯传统种植,它们就会选择这种基质土,里面有基质椰糠、蛭石、珍珠岩等,相比普通的土壤,这种基质土可以给植物提供更丰富、充足的营养,便于管理。”刘胜凯说,在园区里,市民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的作物装扮阳台,可以是一颗种子,也可以直接端一盆成品回家。

 

亮点2

30余种特色蔬菜构成“一米菜园”

 

“年轻人喜欢新鲜的品种,中老年顾客更传统一些,喜欢芹菜、生菜这种常见、常吃的。”吝巨美一边实时监控着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一边逐一给每一株作物“体检”,有干枯的叶子就要及时摘掉。每有顾客到棚里参观、选购,吝巨美就会把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顾客。

 

12月15日,吝巨美在大棚里检查作物长势。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以前家里也种菜,但都是大田种植,和这种还是有区别的,我也是跟着园区里的专家边干、边学、边琢磨。棚里的这些果蔬最喜欢的温度是20多摄氏度,和咱家家里的气温差不多,所以适合家里养。这种大雪、低温的天气,棚里白天气温一般在13摄氏度至14摄氏度左右,夜里气温最低不低于5摄氏度就行。”吝巨美说,她在园区工作三年多时间,近两年,时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或是住在市区的中老年人,慕名到园区里采买果蔬或花卉,回家养。“现在人们生活在城市,尤其是孩子很少接触到农业,有的家长在我们园里包个菜园体验农耕,有的家长就愿意在阳台种菜,让孩子了解一些农业知识,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离不开的城市,回得去的田园生活。”中农富通科技园负责人甄卞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园区就为市民的阳台菜园做一些产品的研发服务,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都是园区科技支持单位。目前,针对阳台菜园新近打造的“富蔬花源”品牌,已经涵盖了300余个品种。“我们会根据每一种果蔬花卉的生长周期,定期推陈出新,不断地上新品种。”如果不方便到园区采购,市民也可以到社区集中配送点领取或是通过微信小程序线上订购。

 

甄卞称,除了“富蔬花源”品牌,园区还在一个大棚里留出了160平方米的空间,设置了十余种“一米菜园”,种有香菜、面条菜、甘蓝、紫苏、秋葵、佛手瓜等30余种特色蔬菜。“与传统菜园相比,‘一米菜园’更充分地利用空间,合理设置种植岔口,让每个种植者在不大的空间内充分感受亲近自然、享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甄卞说,很多市民或者企业会直接把这种“一米菜园”平移至阳台或者天台。

 

亮点3

在家种出可食可赏的紫色蔬菜

 

在京郊的农场和农业园区里,“阳台菜园”新品种、新设备也在遍地开花。在通州另一家东方紫园(北京)农业专业合作社里,记者见到了一种“蔬菜种植盘”。据合作社负责人杨帆介绍,近几年,她发现不少市民开始在阳台种蔬菜,合作社就借着和一家植物工厂企业合作的契机,定制了一种蔬菜种植盘。“农场主要以种植紫色蔬菜为主,包括紫菠菜、紫油菜、紫菊苣等,现在紫菊苣正在丰收。把农场的紫色蔬菜种子、蔬菜苗种到这种种植盘里,市民就能在家里种出颜值高、营养高,可食可赏的紫色蔬菜了。”目前园区共有红芹、野生紫芹两个品种的种植盘,比较受市场青睐。

 

“紫色幼苗摆在阳台上,阳光一照,漂亮极了。”一位购买了合作社紫色蔬菜种植盘的市民称,她平时喜欢在阳台种花,近两年开始尝试在阳台种植一些漂亮的蔬菜,和花卉搭配种植,既好看,又能食用。“种菜和种花的感受不一样,种花能欣赏,种菜能亲口尝一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更有成就感。”

 

据农业专家曹华介绍,相较于大田农业,阳台农业对于品种有着更特殊的要求,比如最好是身材矮小、生命周期短、好管理,同时又兼具观赏性的品种。“几年前,我们曾专门做过一些调研发现,随着阳台菜园品种的更新升级和设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市民对于阳台菜园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已经从最初的6.5%增长到 40%。”

 

在曹华看来,阳台菜园其实也成了一种文化,让亲子或是邻里之间在茶余饭后有了共同交流的话题,同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阳台菜园,成为心灵栖息一角。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薛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高楼农场——未来农业在大楼里种粮种菜

相关推荐
【郝记者讲好故事】新农人刘福娟 十年耕耘路的酸与甜
新京号
北京已有超过1.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义务植树2.2亿株
北京
30多万份遗嘱里,封存着人们最真实的牵挂
时事
2024年京韵特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名单公布!顺义6个项目入选
新京号
【福建日报头条】周末去露营,邂逅“诗与远方”
新京号
洪水过境广西桂林后,漓江等待重新清澈见底
时事
绿化彩化行动将北京打造成浓荫繁花的画卷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