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如何避免以爱的名义“祸害”孩子?教育专家为家长“支招”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3-12-15 13:24
“没有一个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完全凭感觉。”

如何看待家长“躺一会儿又卷一会儿”的教育现象?从“可怕的三年级”到每个年级都“可怕”,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从“弯道超车”到“弯道翻车”,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实现终身学习?……12月14日,在“洞穿学习本质,积极面向未来”教育圆桌论坛上,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就大众关心的学习本质、学习兴趣、作业问题、厌学情绪等教育热点议题进行探讨。


此次活动由猿辅导举办,其最新出版的图书《学会学习》也在论坛上首度亮相,这是猿辅导第一本非教辅类书籍,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猿辅导图书业务迎来新进展。


“洞穿学习本质,积极面向未来”教育圆桌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家长应呵护孩子学习兴趣,而非以爱的名义“祸害”孩子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那么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热爱,这究竟是不是个伪命题?”在主持人抛出这一问题后,北京赫德学校小学部常务校长、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杨玉翠回应称,其实人天生是喜欢学习的,但是为什么孩子们长大了慢慢地不喜欢学习了?“孩子不是不喜欢学习了,是不喜欢被考、被控制,不喜欢去演练那些机械的东西。不要动不动地就考个试、排个名,这会把孩子的学习热情打消掉,把兴趣创意抹杀掉。”


杨玉翠进一步指出,每个孩子的优势都不一样,家长应该做的是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以爱的名义“祸害”孩子。比如,看不懂孩子真正的能量、动力和创造性在哪里,或者把孩子看得过高,抑或把孩子看得过低,吹毛求疵等。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辅导作业问题,要如何理性看待?与会专家在论坛上给出建议。《学会学习》作者、猿辅导学校执行校长马旻分析称,“家长对于孩子写作业最不满意的情况无非就是两种,一是行为问题,比如磨磨唧唧、走神、玩橡皮,二是结果问题,比如10个单词错了3个。


对于行为问题,马旻认为,家长应透过孩子行为去看他的状态。“要想孩子行为好、表现好,前提是他必须状态好、感受好,作为家长,首先要看到和接受孩子的情绪,帮助他消化情绪,再去讲作业的事,不是说下一秒不写作业天就会塌下来。”对于结果问题,她认为,作业的目的就是暴露孩子听完课之后哪里懂了、哪里没懂,而从孩子第一次接触一个知识点到能够完全掌握,是需要过程的,就像爬山一样,“这样一想,孩子作业出错是不是也没那么可怕?”


“没有一个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完全凭感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学习心理专家宋少卫指出,通过对清华大学600多位本科生的调研发现,“每个人成长的背后,始终有父母无比慈祥的眼睛。所以欣赏是做父母非常重要的技能。还有很多父母,孩子已经十五岁了却还用对待四五岁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和互动,父母的教育水平已经严重滞后于孩子的成长,建议这样的家长,应该学的不是知识,而是要学怎么跟孩子相处。”


杜绝重复机械训练,借助大概念实现知识融会贯通


把握学习规律,其实有很多诀窍。杨玉翠表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接触零散知识点后大量刷题,追求满分。事实上,这个年龄正是培养良好数学思维的黄金时期,不重视思考过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使孩子思维固化,对于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极大的阻碍。“最重要的是通过兴趣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让学科知识成为解决他们实际生活问题的工具。”


马旻表示,如果孩子领悟了学习的本质,就像拥有了一根穿珠子的线,把散落一地的概念和步骤用大概念串在一起,孩子就能强烈地感受到知识的结构性,自然就记得更牢了。此时孩子不再需要重复、机械的训练,而是借助大概念,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既能理解知识本质、构建知识体系。因此,要帮助孩子掌握会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能带出校园、受益一生的能力。


据了解,《学会学习》是一本以“大概念学习法”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类图书。本书基于1987万中小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将猿辅导十余年教学经验积淀总结为“大概念”学习法,即抓住每个学科具体知识背后的本质思想或规律,建立知识的本质和结构,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领域,帮助孩子打通学科之间的底层学习逻辑。除系统阐释“大概念”学习法外,《学会学习》内含8种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场景的思维工具和5种高效学习方式。


自2022年6月立项至今,猿辅导图书业务动作不断。此前,猿辅导图书矩阵已初具规模,分别为“我们的语文”系列、“一本通”系列、“新考法”系列、“好方法”系列、“趣系列”及初高中“名师大招”系列。


《学会学习》是猿辅导首次涉足社科类书籍的创新尝试,上市一周时间销量已经过万。马旻表示,《学会学习》是猿辅导图书从学科教育走向素养教育的全新尝试,未来猿辅导图书将基于学科学习的资源积淀,与更多资深出版机构共同深化发展优质内容,共同开发基于孩子成长的新形态作品,继续深耕出版、融合发展。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家校、平台和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网红儿童之下有哪些未保难题
科技
AI时代,让孩子回归阅读的专注与沉浸更重要
新京号
多地中小学探索实施春秋假,“把假休好”还有哪些待解难题?
教育
我的孩子就要在痛苦中死去,能否让他最后安宁
新京号
新学期开学,这份诺如病毒健康提示请查收!
新京号
为什么我说班主任才是顶级牛马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丨2月17日北京中小学开学,这份开学攻略请查收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会期6天!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议程来了
时事
中小学探索AI创意寒假作业,如何避免AI“帮手”变“枪手”?
教育
202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