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鲨鱼:陌生又熟悉的海中霸主
大美V视
2023-12-11 08:46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供图、支持/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游弋亿年的远古生物

 

01

 

我国古代把鲨鱼称作鲛、鲛鲨、沙鱼等,从出土的鲨鱼牙齿等化石来看,它们在比恐龙更久远的3.5至4.1亿年前就已经在这颗星球上留下痕迹。

 

如今,人类看似已对现代鲨鱼了解甚多,但其实细细探究,这只是冰山一角。鲨鱼的地理分布并不太清晰,只知其活动范围广泛,与觅食、繁殖和季节性环境变化等因素关联甚密,上至淡水江湖、下至千米深海都能寻觅到它们的踪迹。

 

 

 

泥盆纪的海洋生物,左下方是一只有着凸起背脊的胸脊鲨(上图)。生存于中白垩纪的似鳄龙正在捕食鲨鱼(下图)。

 

目前已知鲨鱼约四百多种,不同的物种在感官生物学、行为方式、动机和栖息地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目前根据常见的身体特征分类,可将鲨鱼分为八个目。

 

这就不得不提及鲨鱼的独特生态——牙齿结构,牙齿的形状和大小是判别其属于哪个目、属、科的最主要依据。不同于其他海洋鱼类恒固一排的牙齿,鲨鱼的牙齿有5至6排之多,如同屋顶上的瓦片彼此覆盖。一生中,鲨鱼要更换数以万计的牙齿,且是定期生长及汰换,后排新牙在前排老旧牙齿脱落后就会往前移动,补足空穴位置。

 

此外,鲨鱼另一个独特的生态结构——惊人的嗅觉系统在其生存与狩猎活动中也功不可没。极微小的气味都逃不出它们的探测范围,并且还能比较两个鼻孔所接受到气味的不同。

 

 

双髻鲨,又称锤头鲨,其头部向两侧延伸,位于两侧的眼睛对于它观察四周非常有利。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硕大的体型是鲨鱼的重要标志之一,大白鲨、虎鲨等都是体长六七米的巨兽,而鲸鲨和姥鲨更甚,体长可达15甚至20米。但其实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小型鲨鱼,如因在其胸鳍处有一个口袋状的孔而得名的口袋鲨,堪为鲨鱼界的“吉娃娃”,只有人类手掌一般大小,但极为罕见,样本很少。此外还有体长约20厘米的侏儒角鲨、硬棘小鲨等,都是鲨鱼家族的“小个子”。

 

虽然是个繁多种类的大家庭,并不是所有鲨鱼都是凶残猛兽。如鲸鲨,虽是海中庞然大物,有着两米宽的大嘴,性情却极温和,只以浮游生物和植物为食,行动迟缓的它们从不袭人;姥鲨,体积仅次于鲸鲨,性情温顺,也以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巨口鲨,虽名字听着骇人,却是牙齿细小的滤食动物,生性不活跃,更谈不上主动攻击了。此外鲨鱼家族中还有许多性情乖顺的“异类”,不一而足。

 

 

铰口鲨,俗称护士鲨,外表呆萌,个性温顺。它们昼伏夜出,主要以鱼类、魟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

 

是刻意为之还是误杀

 

02

 

20世纪70年代小说和电影《大白鲨》的面世,更是将鲨鱼作为恐怖食人怪的名号根植于大众心中,导致人人谈鲨色变。

 

那么,鲨鱼真的是以人类为攻击目标的邪恶生物吗?其实鲨鱼攻击人类事件比起其他水上事故要少很多,在其“无端”袭击事件增多的背后,有着诸多复杂因素。比如人类入侵其领域、海岸线上建筑物的增多、海滩游玩人数的增加;此外珊瑚礁和红树林等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和水质的变化、猎物分布的变化,都会造成鲨鱼大量聚集在某一地点。

 

 

噬人鲨,即人类最熟悉的大白鲨。作为白天活动的大型捕食者,主要以鱼类、海洋哺乳类、爬虫类等为食。

 

有研究表明,鲨鱼对于人类的攻击绝大部分源于“误杀”,它们的日常食谱包括鱼类、海龟、海狮、海豹甚至鲸鱼,人类并不能为其提供所需的高脂肪肉质。有人曾以鲨鱼处于海中的视角来看待此事,发现在遇袭者中,多为冲浪者或是趴在冲浪板上划水的人。而鲨鱼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椭圆形物体加上不断抖动的四肢,看上去和海狮或海龟颇为相似。很多情况下,鲨鱼误食人类后,发现口感味道相差甚远,就会弃之不顾。

 

美国佛罗里达鲨鱼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曾提过一些建议:比如尽量避免黎明或者黄昏前后进行海上活动,因为这是鲨鱼的用餐时间;无论是游泳还是冲浪,最好多人行动,不要独自前往;在海里也不要佩戴金属首饰,有时候其反射的光线会让鲨鱼误以为是飞鱼;潜水时最好穿深色潜水服,可减少被鲨鱼注意的机会等等。

 

 

鲸鲨是体型最大的鲨,却个性温和,是以浮游生物、藻类、磷虾与小型自游动物为食的滤食动物。

 

鲨鱼之殇

 

03

 

但回过头看,从远古而来的鲨鱼逃过了大自然的一次次淘洗,却没有逃过人类在短短几十年内的肆意掠杀。鲨鱼对人类的恐惧,兴许远超我们对鲨鱼的恐惧。从数据上来看,每年有近1亿、甚至更多的鲨鱼死于人类之手,远超葬身鱼口的人类数量。

 

让鲨鱼招致无端杀戮的一大原因,莫过于亚洲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现象——鱼翅。鱼翅指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由鲨鱼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干燥制成,在亚洲很多地方被奉为珍馐,甚至象征着身份和地位,极受追捧。鲨鱼被捕捞上岸后,渔民飞速割下背鳍,将仍在呼吸的鲨鱼弃如弁髦,扔回海中,它们是否会在极度痛苦中死亡并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内。

 

 

在遭遇陆地上的人类后,被屠杀的困境更让这一物种的命运岌岌可危。

 

加拿大人罗伯·斯图尔特因曾在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目睹了160多条鲨鱼纠缠在一根渔线中窒息而死的、修罗地狱般的景象,决心投身鲨鱼保护事业。在其纪录片《鲨鱼海洋:灭绝》中,他以冷静的拍摄手法展示了鲨鱼濒临灭绝的困境。在哥斯达黎加,斯图尔特看到尽管锤头鲨受国家法规保护,但该国商人和黑帮互相勾结,每年仍有大量锤头鲨鱼肉和鲨鱼翅被批准出口。

 

令斯图尔特伤感的是,即便在动物保护行业,“保护鲨鱼”也显得太边缘化,因为“人人都害怕鲨鱼,他们只想拯救熊猫和大象”。但他的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费,在许多非法交易的影像资料公之于众后,直接推动了哥斯达黎加政府出台相关法律的进程。尽管与鲨鱼灭绝的速度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总要有人做些什么。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2.03月刊

 

公众号|大美V视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鲨鱼:陌生又熟悉的海中兽
新京号
理解幼儿,也能更好地接纳自己
文化
暴风眼中,一个京西村庄的日与夜
北京
东亚的心理咨询室里,坐着许多说不出自己感受的人 | 专访
文化
跳出胜负束缚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专访吉井忍
文化
北大同学小说首作,登上《人民文学》
新京号
《什么是思想史》:思想与揭示我们所生活世界中的事实有直接关系
文化
陈志勇:无名的生灵总是寻找自己的意义
文化
新闻多一度丨中国女游客马尔代夫鲨口逃生,遇到鲨鱼如何自保?
时事
时间和纸上,写一些新的符号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