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日报》消息,12月9日,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赴泉州市惠安县、南安市,现场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通报问题整改工作。周祖翼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要求,扎实推动督察问题整改,切实守好生态环境质量底线。
周祖翼一行深入惠安县路通采石有限公司石仔山、满山红采石场和南安市石井镇蔡仔山、霞美镇鸡笼山,实地察看违规开山采矿问题整改情况,强调要遵循科学,制定专业整改方案,依法依规推进整改,立行立改、边督边改、从严整改,有序推动废弃矿山修复,加快生态复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在南安,周祖翼主持召开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通报问题立行立改工作推进会,听取泉州市和南安市、惠安县以及省环保督察办有关情况汇报。周祖翼指出,矿山生态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通报的典型案例,反映出我省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抓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矿山生态保护上还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矿山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周祖翼强调,要严格按照中央督察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敬畏之心、强化责任落实,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拿出坚决的态度、有力的举措、迅速的行动,不折不扣抓整改、见实效,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主动认领、诚恳接受,深入查找根源、抓好整改,确保如期全面完成整改任务。要全面梳理排查形成问题清单,深入分析问题产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逐项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坚持科学精准、依法依规原则,坚决防止整改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要举一反三,同步开展生态环保问题排查,抓好群众反映较多的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整治,以实际成效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切实扛起属地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行业主管责任和整改主体责任,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部署到位、整改到位,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严肃精准问责,做到严之又严、实之又实。同时要统筹兼顾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安定稳定。周祖翼强调,要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扎实做好建章立制、跟进督促、成果巩固等各项工作,力争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堵住一类漏洞、完善一套机制,全面提高生态环保工作水平,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要全面开展矿山生态环保问题排查整治,落实矿山安全监管责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建立健全非法违法采矿档案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违规采矿行为。要全面推进矿山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加快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标准,提升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全面构建矿业绿色发展新格局。要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把正确政绩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部12月8日对第二批5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通报指出,2023年11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福建省发现,泉州市一些县(市)借矿山修复、土地平整之名违规开山采矿,监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泉州市石材行业开采时间长,遗留废弃矿山数量众多,约占全省三分之一,但近年来废弃矿山修复工作进展滞后,并且违法违规开采问题突出。一是以矿山修复为名,行矿产开采之实。惠安县路通采石有限公司石仔山场和强力公司满山红采石场于2012年关闭。2020年9月,惠安县批准两个矿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由两家矿企共同成立的禾木农场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督察发现,该公司实际未按修复方案要求施工,现场不见修复、只见开采,矿区内遍地积尘,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项目实施以来,矿山不仅没得到修复,矿区开采面积反而扩大近一倍,达到104.5亩,非法占用林地27.9亩。督察还发现,该企业曾因生态破坏和非法排污行为被群众举报,但惠安县相关部门敷衍应付,仍于2023年11月批准了项目延期申请,致使企业违法行为至今未得到有效制止。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矿山修复工程产生的剩余土石料,应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但惠安县却以协议处置方式将治理项目产生的矿产资源交由禾木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自行销售,存在国家矿产资源损失的风险。

2023年11月28日,督察组现场督察使用无人机拍摄,禾木农场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未修复矿山,反而大肆破坏(来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二是假借土地平整,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法明确要求,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督察发现,泉州市一些县(市)以土地平整名义出让涉及饰面用石材的地块,默许企业无需取得采矿权即可开采。2018年以来,相关县(市)出让的涉及饰面用石材地块共计33宗,饰面用石材储量近400万立方米。南安市泉州东进机械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取得鸡笼山部分土地使用权后进行土地平整,本应于2020年10月完成平整,但实际一直在进行矿山开采。截至2023年4月土地平整停止时,该公司已开采饰面用石材、砂石等矿产资源近100万立方米,其中超供地红线范围4.29亩开采。此后,南安市又将该地块以公开出让方式,交由福建祺宏建材有限公司继续实施“土地平整”,非法开采行为延续至今。2019年以来,该区域被群众投诉非法采矿、环境污染等问题达53次,有关部门虽然多次责令改正,但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督察组现场检查时,仍在非法开采,施工场地内管理混乱,污水横流,尘土飞扬。

2023年10月26日,督察组暗查发现,南安市鸡笼山存在违法开采行为
三是保护修复停滞不前,整治工作监管不力。2017年8月,南安市编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将蔡仔山区域纳入整治修复范围,并将其划分为两个生态修复区和一个综合整治区,其中综合整治区整治后用于园区开发建设。督察发现,自2019年工程实施以来,纳入修复工程方案的1409亩生态修复区,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2020年以来,综合整治区因非法开采、扬尘污染等问题先后被群众投诉举报达30次,即使在被福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后,也未有效整改。督察还发现,督察进驻前夕,南安市在生态修复区突击种植树木、铺设草皮。现场检查发现,修复工作敷衍潦草,部分草皮甚至已经枯死。通报指出,泉州市一些县(市)和部门对矿山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在矿山监管上失职失责,违法违规开采矿山破坏生态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