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的安悦溪正享受于一种“不舒适”的状态。
在日前收官的电视剧《以爱为营》中,她饰演了内心偏执的财经记者许雨灵,为实现目标不顾一切,是一名相对复杂的“反面角色”。同时播出的电视剧《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她又摇身一变,诠释了深受网暴却果敢坚强的社区志愿者方抒然——虽类型不同,但这两个角色都跳脱出外界对于安悦溪的既有认知——从《花千骨》中的“糖宝”,到《旋风少女2》《颤抖吧,阿部!》《许你浮生若梦》,“灵动活泼的少女”是她在市场同类角色中站稳脚跟的固有标签。
“但我想让大家对演员安悦溪作出改观,让大家看到我还有其他可能性。”从事演员行业已迈入第十一个年头,生活中也走过“三十而立”,阅历的沉淀让安悦溪不再满足于游走在“及格线”之内。她开始从偶像剧抽离,投身于农村剧《红旗渠》《在希望的田野上》;她婉拒千篇一律的女主角,而去接纳更新颖的、有创作欲望的小角色。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安悦溪不擅长说虚头巴脑的话,也不会给出所谓“官方答案”。她条理清晰地分析自己的不同表演状态,直面所遇到的转型困惑。脚踏实地成长,她正在用行动去努力证明。“我觉得演员不用在乎戏多戏少,没有小角色。你够出彩,观众一定记得住你,这是很重要的,也是我现在的心态。”安悦溪说。
安悦溪在《以爱为营》中,饰演财经记者许雨灵。
想演“反派”
戏不多也要做足准备功课
在《以爱为营》中,许雨灵是一名业务能力极强的财经记者,对职业发展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这也让她在职场中的为人处世显得自我且偏执,当郑书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阻挡了她的前进,她只能选择偏激的反击行为保护自己。
这看似是都市题材中常见“反面角色”,但在安悦溪的理解中,每一个人物除了要承担相应的戏剧任务之外,都并非脸谱化的存在于故事之中。许雨灵同样。虽然她在剧本中篇幅不长,但安悦溪为她做了长篇的人物小传。安悦溪根据既有剧情想象,许雨灵应当是出生于一个相对比较强势的原生家庭,父母对她的要求很高,从小她也很要强,在学校可能都是担任学生会主席或副主席这样的领导职位。安悦溪还事无巨细地梳理了她学习和成长的轨迹:她可能学习了什么专业,学习氛围如何,工作后同事都是怎样的;她的情感生活、和家庭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职场关系……当剧本之外的“空白”人生都被一一补全,许雨灵的每一次出现、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心理斗争都变得更加合理。
“我演的时候总是和自己强调,许雨灵不是一个坏人,她不是去故意去使坏,反而是她在顺着某条路前进的时候,如果有外来的因素在破坏她的底线,那她就要反击,绝不会有‘吃亏是福’的状态。”
除了人物小传,安悦溪也查阅了大量财经报道,去研究财经记者的行为特点。虽然《以爱为营》是一部都市言情剧,但安悦溪还是希望尽量让许雨灵呈现出扑面而来的职场精英感。区别于过往安悦溪在其他作品中清亮的高声线,饰演许雨灵时她可以将声线放低,语速放缓,做到言简意赅,每一句台词的处理也相对沉稳,“因为她是财经记者,平时面对的应该都是一些商界大佬或者企业高管,所以她是需要有一定的优雅感和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我希望观众对她业务能力强的认知,也可以通过演员的行为方式去感受到。”
从业以来,无论角色戏份多或少,安悦溪都会为其做大量案头功课。例如此次在《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安悦溪饰演了体育主播方抒然,因企业爆雷遭遇网络暴力后不但没有放弃理想,还成为了一名对生活富有热情的社区志愿者。在安悦溪的“人物小传”中,方抒然从小应当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父母对她有一定的要求,但更希望她过得快乐,因此她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果敢应对,即便前面是一片荆棘,也要一头猛扎进去闯出一条路。而以此为创作基础,安悦溪在处理方抒然的台词、动作、肢体语言时就会比许雨灵更加积极。
在《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安悦溪饰演体育主播方抒然。
在安悦溪看来,每一个人物都需要下功夫,细琢磨。哪怕一个角色在剧本中的设定再不合理,演员也可以把不够合理,或者没有在剧本中表现的部分,通过专业功课进行丰满化。“对于演员而言,没有小角色。角色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演员去推敲,并不是我站在现场,把这句词说完了就结束了。她为什么要说?跟谁说的?说完导致什么结果?这都需要非常大体量的工作,都值得演员去探讨和推敲。”
从业十一年
曾被认为不能演“有阅历感”的角色
今年是安悦溪从业的第十一年。在她看来,这十一年没变的是对表演的喜欢,但对于演员的理解依旧在不断沉淀。
她将这十一年的从业划分阶段的转变分为两部作,一部是2017年的《旋风少女2》。那时她已经演了四年配角,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演到了女一号的戏份。在她看来,那部戏遇到的困难很多,每天都要连续拍摄18-19个小时,“那会儿我还很要强,武打戏自己能上的一定自己上,整个身心属于疲惫的状态。”但同时,这部戏也让安悦溪学习到太多宝贵经验,比如女主剧的拍摄经验、演员抗压能力等等。
《旋风少女2》后的几年,安悦溪接演了诸多优质IP的女主角,档期排得很满,仅2017年就有五部作品播出。如今回想那时从早拍到晚,全身心投入在剧组的状态,安悦溪都不敢想象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就是因为喜欢,我不太想用‘热爱’这种特别虚头巴脑的词,因为喜欢所以并不会觉得累,反而是享受那个过程。”
2019年,在四部戏连续播出后,安悦溪给自己放了两年的“长假”。“之前拍的有点急了,身体出了一些问题,想让自己借这个机会慢下来,好好去反思一下。”但回归之后,安悦溪却发现,市场对她的定位就是“糖宝”、戚百草、少辛这样的青春少女,她希望接触有年龄感的、厚重的角色却难以得到信任。“毕竟到这个年龄了,再演青春少女,感觉自己从内心出发也是有点吃力了的。但那会儿还是有一点天真,想到了弯道上拐弯的过程一定是磕磕碰碰,但没想到这种磕碰的过程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两年,安悦溪争取过饰演一名妈妈,也希望在文艺电影里尝试“失足少女”,但绝大多数人的反馈是,“不行,她看着太小了,应该演不了什么特别复杂的人物。”对于客观存在的市场印象,安悦溪是接受和理解的,“那我只能更努力让大家看到我的可能性,对我作出改观。”
对于任何一个角色,安悦溪都会认真准备。
2020年底,安悦溪遇到了农村题材剧《红旗渠》,在剧中她饰演农村妇女石水莲。第一次主演农村剧,为了更接近人物,安悦溪提前到当地山村体验生活,学习如何生火灶台风箱、如何打钢钎。剧中有一段石水莲受伤后从工程第一线撤到了后勤部门给大家做饭的剧情。“烹饪小白”的她特意向当地的群演阿姨讨教揉面、和面,做窝头,包包子,在正式拍摄时竟然已经可以把厨艺掌握的很熟练。
实际上,在《红旗渠》开机前,安悦溪一直担心过去自己演偶像剧的固有表演模式,在现实主义作品中是否会“水土不服”。但《红旗渠》拍摄的那三个多月,安悦溪决心抛开一切外部声音,全身心投入,踏实下来好好思考角色、进入角色。她在片场会时刻与导演和其他前辈老师探讨表演方式,“因为有时候你固定在一个模式里,悲伤、喜悦、痛苦所表达的方式几乎都是在复制的,你很难察觉出来。但其实每一个角色的悲伤方式应该都是不一样的。”安悦溪坦言,以前拍戏她会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考虑播出后观众对自己的评价,但《红旗渠》让她懂得,演员应当最注重角色的合理性。她会开始尽量规避掉以前的表演模式,试图“破开”自己,不要把角色的悲伤演绎成“安悦溪的悲伤”,也会思考如何演绎才能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情。
“现在我会非常强调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共情有多少。这个标准是要高的,它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演员塑造的角色成功与否。”安悦溪说,虽然《红旗渠》的三个月拍摄很艰苦,但是她从业经历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那应该是我最靠近角色的一次,也让我证明了自己还有更多可能性。”
——对话安悦溪——
古装偶像也有成长空间,永远不会论角色大小
新京报:如今在面对像《此心安处是吾乡》中这样和过往作品有相似之处的“正能量少女”角色,如何能够演出不同的感觉?
安悦溪:这部作品我确实很担心跟以前饰演的角色会有一点相近,也是一个非常积极果敢的女生,我会担心塑造成以前的某一个角色,所以我会尽量在拍摄时规避掉自己的一些习惯。比如当下的反应。可能你拍同一类作品久了,你会判断出一个观众接受度高,同时自己非常舒适的表演方式去适用在绝大部分角色里。这没有错,甚至对演员而言是一个“及格”的状态,但我现在希望自己不要有及格的状态。我希望每一个当下的反应,是角色的反应,而不是安悦溪生理上的自然反应。这听起来好像是很纠结的事,但我现在想把这个问题好好解决。
新京报:这几年除了现实题材,也接演了像《狐妖小红娘》这样的古装IP剧。其实很多演员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就不会再接演和过去类似的题材的。那如今你会觉得在古偶或者现偶题材中,演员还是有成长空间?
安悦溪:一定的。我觉得每一个角色都是(可以成长的)。不管你在哪个剧组,不管是哪类题材,这个角色既然你拿到了,你就要努力做到让观众记得住。我拍古偶是因为我还是喜欢古装的,从小就喜欢看古装剧,所以有这样的好机会我就会去尝试。其实我选择剧本,只要是我喜欢的,我有塑造欲望的都可以,永远不会论角色大小这件事。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