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没药:被遗忘的东西方之旅
文明杂志
2023-12-08 08:43
进入文明杂志阅读更多内容

 

撰文/中山

 

蓬特之地:

 

伤口、贸易与取悦神灵的渴望

 

当没药树上的伤口穿透树皮、进入边材时,会分泌出一种树脂来,人们把树的表皮割开口子,让树脂流出、凝固,直至变成坚硬的黄色硬块,然后用刀刮下来,即我们通常看到的没药。

 

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三千年,索马里北部绵延上百公里的山岭中,种植着一望无际的没药树。每逢收获季节,一只只骆驼就会驮着采集好的没药,运到集市上,供乘船而来的腓尼基商人挑选。商人们根据成色、质量和纯净度的不同,把没药分成不同等级,按质论价。

 

 

没药的成长过程:没药天然渗出物(图1);凝结过程中的树脂(图2);凝固后的没药块(图3);加工处理后的没药(图4)。

 

据统计,索马里90%的没药都用于出口,在国内的利用率很低,且多集中在婚嫁和家庭日用方面:在传统婚礼中以之熏香,类似现代婚礼的交换戒指仪式,确认新人无论生死祸福都相伴终身的契约。

 

在占比90%的出口背后,还有比婚姻更大的事,那就是远处埃及的法老燃烧没药、取悦神灵的渴望。

 

 

埃及,帝王谷陵墓群,拉美西斯三世陵墓中,描绘法老焚香献祭的浮雕。

 

埃及南部阿斯旺省尼罗河岛屿上的菲莱神庙,不但供奉着伊西斯神,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亦是一座繁忙的贸易驿站,神庙铭文上描述了燃香对法老祭祀的重要性:法老们相信,燃香时产生的烟可以让他们借助神明的力量,统治整个埃及。法老的渴望不但催生出巨大的需求,而且产生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第五王朝法老萨胡拉统治末期,派遣船队从红海沿岸的梅尔萨迦瓦西斯港口出发,前往“蓬特之地”,带回了大量的没药、乳香、孔雀石、琥珀金和绿松石,其中,没药树被种植在萨胡拉“光辉直达天庭”的宫廷花园中。

 

 

从“蓬特之地”带回的没药树。

 

赛伯伊人:

 

没药运输、闪族与祝福之域

 

古代欧洲已经知道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情形,人们对那里出产的乳香和没药充满向往。希罗多德形容“整个的阿拉比亚,都散发出极佳美的芬芳”;老普林尼记载从沙卜瓦古城往西南方向行走,经过八天左右的路程,便可到达“乳香之地”。距乳香之地“相隔数百里”的地方,“没药的种植者必须向盖特班国王缴纳25%的税收”,从盖特班王国首都塔姆纳启程,没药传播至整个地中海地区。

 

希提版《阿拉伯通史》记载,由于从曼德海峡到埃及的红海航行,有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赛伯伊人探索出了也门与叙利亚之间的陆路交通路线,即沿着阿拉伯半岛西岸向北,“经过麦加和佩特拉,在陆路的北端,分为三条支路:一条到埃及,一条到叙利亚,一条到美索不达米亚。到叙利亚去的支路,可以直达地中海的港口加沙。”公元1世纪中叶,赛伯伊人垄断了当时的没药贸易。

 

 

马里卜大坝。马里卜大坝是古代建筑的奇迹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维护与扩建,最终高达14米,为萨巴腹地的农业生产及其对周围地区的征服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古代阿拉伯半岛的人群划分中,赛伯伊人属于南方阿拉伯人,集中在也门哈德拉毛和沿海一带,过着定居生活。

 

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追溯,赛伯伊人的祖先是挪亚三个儿子中的闪,《旧约·创世记》记载的闪族后裔居住地中,约坍族的分布地是“从米沙直到西发东边的山”,涵盖了今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其中哈萨玛非所居之地即为哈德拉毛。无论如何,在挪亚醉酒引起的风波中,含因为揭露父亲的肉身而受咒诅,闪和雅弗因为用衣服遮盖而蒙祝福,“幸福的阿拉伯之地”铭刻着对这份祝福的古老记忆。

 

 

也门,马里卜附近,Bar'an神庙。马里卜是古代示巴王国的首都,衰落后成为一片沙漠,当没药在奥维德笔下演变成一场欲望的变形记时,有关没药起源的部族和地理渊源在茫茫沙漠中变得难觅踪迹。

 

东方之旅:

 

药用、遗产与遗嘱

 

唐代,“土生波斯”人李珣专门记载外来药物的草本学著作《海药本草》记载:“没药:谨按徐表《南州记》:生波斯国,是彼处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味苦、辛,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

 

据研究,李珣这里提到的徐表《南州记》应为徐衷《南方记》之误,而徐衷是晋代人,如果这一记载可信,那么没药早在晋代就已经波斯传入中国了;晚唐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说“没树,出波斯国”。

 

 

19世纪《中国自然历史绘画》一书中描绘的没药树,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没药的描述基本相符。

 

明初,郑和下西洋,两次远航至达木骨都束(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带回没药、树胶等物品。

 

明末,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引北宋药学家苏颂的话说:“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木之根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岁久者,则有脂液流滴在地下,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亦类安息香。”说明当时受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的影响,经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没药更为人们熟知。

 

 

没药块(右)和炼制的膏油(左)。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2.03月刊

 

来源:文明杂志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强烈建议4月走起的超绝自驾线,赶紧上车!丨自驾活动
新京号
自驾活动丨以南南线之名,一网打尽的全景西藏线来了!
新京号
俄罗斯:东方神韵的悠长回响
新京号
山海无阻 归乡之路——中国文物在瑞典
新京号
笔与墨:收藏中国及其映照中的另一个美国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音乐剧《速记员》以笔为剑破困局
娱乐
报刊时光机丨群众诉求高效办结新篇章
新京号
“北非明珠”突尼斯(5.1-6),感受古罗马的辉煌与迦太基的悲怆
新京号
不挑车型的休闲自驾线!1300公里,解锁巴蜀最宝藏的风光!
新京号
帝国间的世界:古代中东的艺术与身份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