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夜幕降临,浙江一所夜校随着年轻人的不断涌入而变得热闹起来。夜校已然成为年轻人下班后的新选择。不过,和上世纪80年代一度流行的夜校不同,如今备受Z世代追捧的夜校不是只传授文化知识,而是覆盖了花艺、美妆、音乐等多种课程。
资料图/IC photo
记者走访时发现,这些被年轻人追捧的夜校主要由各地艺术馆、培训机构以及个人所组建,授课时间通常为晚间7点至9点。而老师则多由高校老师、资深业界人士所组成。
“学员对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在一所夜校教授古琴的薛丽告诉记者,她每周要去3所夜校上课,学员差不多已有近百人。
“年轻人选择‘夜校’主要出于兴趣和自我提升。”薛丽分析称,通过夜校所传授的新知识和技能,能让年轻人在工作之外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外由于在夜校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行业,其中甚至包括了业内专家和其他领域的从业者,不但扩大了学员的社交圈,还能让年轻人了解更多的行业动态。”
夜校课程成为年轻人眼里的“新宠”,要想抢到名额并不容易。“心仪的课程实在太难抢了。”颜雪吐槽称,此前自己曾看中一门银饰制作课,刚点进报名页面就收到“名额已满”的提示。而在自己纠结另外学科的几分钟时间内,几乎所有课程都被一抢而空。
年轻人涌入,让夜校名额越发紧缺起来。据浙江省文化馆数据显示,其所开设的夜校中,美妆班招生名额只有30个,但报名人数达到1700人,录取比例为56∶1。而上海一所夜校刚发布1万个课程名额便遇到65万人争抢,所有课程全部“秒光”。
“名额最初采取‘先来先得’的方式,而随着人数的增多逐渐变为摇号制。”一位夜校的负责人坦言,“即使结束后,也会经常接到市民打来电话咨询‘能否追加课程’‘第二期何时开课’。”
记者了解到,夜校爆火与其性价比不无关系。
多所夜校负责人表示,所授课程通常按照内容安排为8节或12节,除了部分免费外,大多价格为500元上下。这意味着,每节课平均学费只需要几十元钱。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而言,并没有太大压力。
“相对动辄收费数千元的瑜伽、舞蹈等培训机构,夜校有着超高的性价比和难以抵抗的吸引力。”邓娜坦言。阅读全文>>>
在网上学习打卡、进行社交、刷短视频、玩游戏……如今,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让“少年的你”健康成长,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的学生在上信息科技课。受访者供图
搜集各种动漫游戏的片段,用心挑选背景音乐,再卡点配上不同的特效,将其剪辑成一段几秒钟的小视频……河北一高中的高一学生小宇每逢周末放假回家,就会拿起手机,剪辑视频、编发,并查看数据,还要和评论区的网友互动。因为平时住校没有接触手机的机会,小宇一回到家就开启了爆刷模式,几乎整个周末,都在与手机相伴。
像小宇一样,今天的青少年绝大部分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原生代”,对网络的了解与运用,并不弱于成年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至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3.8%和13.9%,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
与此同时,近六成学生上网的第一目的是娱乐,其次是社交。只有28%的学生表示,上网最主要是为了学习。刷短视频成了最吸引未成年人的娱乐方式,占比43%;其次是玩游戏,占比36%。
对于使用网络带来的影响,超六成学生受访者认为网络使用的确给自己带来了消极影响。与学生相比,家长显然更加“乐观”,超八成家长支持孩子上网,只有49.55%的家长认为使用网络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家长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依然保持高度敏感,75%的家长会利用未成年人模式,试图以此管控未成年人所能接触到的网络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建设网络素养家长课堂或学校。如,政府牵头开办网络素养教育培训班,帮助家长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着重培养孩子的鉴别力;大中小学举办线上网络素养教育讲座和研讨会,为学生家长提供讨论与分享如何指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的在线交流平台;高校与社会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发制定家长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与指导手册;政府与企业深度合作,鼓励互联网信息供应商开发并推广绿色家庭上网系统,帮助特定年龄群体过滤不良信息等。
“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家庭保护是第一道防线。”方增泉说,数字时代,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道阻且长。在网络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只有集齐各方力量,才能真正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网络安全的保护伞。阅读专题>>>
住进重症医学科的患儿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医院,会因为分离焦虑出现易哭闹、恐惧等心理问题。疾病导致的生理性不适会加重心理问题,年长儿甚至产生行为退缩、攻击等行为问题。儿研所重症医学科主任曲东找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副教授陈洛婷,希望她能把音乐治疗带进儿科。
辉辉在听到《稻香》时感动流泪。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由于病情反复,月月已经在重症医学科住了很久,各项检查、有创操作,对于一个住院患儿来说不可避免又非常痛苦。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刘亚京把月月的情况介绍给陈洛婷,她和学生拿来专门为新生儿改良的海洋鼓和非洲蛇鼓,它们分别模拟子宫羊水的声音和心跳的声音。对于新生儿来说,这些声音不会特别尖锐。
月月在两个音乐治疗学生的引导下摇动着鼓槌。陈洛婷会观察孩子的呼吸、心跳、视觉、听觉反应,调整乐器以及演奏方式。
曲东也发现了音乐对于孩子们的作用。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本身有窦道,更换气切管时会哭闹。“我们尝试在音乐治疗的时候,给孩子换气切管,孩子没有任何哭闹。”曲东说。
除此之外,陈洛婷见过有的孩子因为长期住院,不知道白天黑夜,内分泌系统紊乱,音乐治疗师可以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式,将孩子唤醒;有的孩子刚出生就用上了鼻饲,没有吞咽的习惯,运用音乐治疗的节奏理论,也可以让他们学习怎么在配合呼吸的情况下去吞咽。
2003年,陈洛婷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首届本科生,师从国内首个具备音乐治疗资质的音乐治疗师高天。
陈洛婷记得,自己的老师高天在每一届招生时,都会问一句话:“你再也不能上舞台表演,你可以接受吗?”他要告诉学生们,踏入这个行业,注定不会赚大钱,不会被人关注,工作环境比较辛苦。
陈洛婷和同学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医院和患者家属的不理解。“很多人对音乐治疗有误解,认为我们是来唱歌弹琴做慰问演出的。这种观念的扭转需要许多年。”
像她一样毕业的学生们走进了各大音乐学院创办音乐治疗专业,央音的音乐治疗专业也扩招到每年12人。“现在的孩子们会带着更明确的目标步入这个专业。他们知道,学音乐治疗比较苦,课程数量比其他音乐表演类专业翻倍。但是他们愿意拥抱这个专业,这证明我们这个学科正在逐渐走出象牙塔。”陈洛婷说。
在陈洛婷看来,每个人在音乐中都是平等的。“我相信每个人生活中都有音乐,只要大家愿意相信音乐,音乐也会反过来回馈每个人。”阅读全文>>>
在临近会面的最后几个小时前,英国首相苏纳克选择取消了与前来英国访问的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的会面。
米佐塔基斯自当地时间11月26日起访问英国。值得注意的是,在28日前往唐宁街会见苏纳克之前,他率先接受了当地媒体采访。据央视新闻报道,米佐塔基斯在采访中表示,他将与苏纳克讨论有关“大英博物馆归还希腊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的问题。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日,希腊雅典,游客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前散步。图/IC photo
当地时间11月27日晚,米佐塔基斯收到了会面取消的消息,他本人对此十分失望。米佐塔基斯表示,“希腊在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问题上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曾希望与英国首相讨论这些问题,任何相信自己立场正确和公正的人都不会害怕面对争论。”
英国和希腊间关于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的纠纷要追溯到200多年前。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托马斯·布鲁斯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拿到当局所谓“许可”,把帕特农神庙乃至雅典卫城的大量大理石建筑装饰和雕刻切割下来,运回英国。随后英国政府将这些石雕收购,作为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展出。
希腊方面长期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大理石雕塑。但英国政府一直排除放弃大理石雕塑所有权的可能,表示他们是合法获得的,并以“希腊缺乏存放雕塑的安全条件”为由拒绝归还。
根据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除非在特定情况下,大英博物馆不得将藏品移出馆藏,但该法律并未禁止藏品出借。路透社指出,希腊政府一直在与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就大理石雕塑出借事宜进行谈判。奥斯本曾表示,他正在寻求某种安排,让其中一些雕塑在希腊“停留一段时间”。
参与促成大英博物馆和雅典卫城博物馆达成合作协议的帕特农神庙项目工作人员乔希·兰姆金也对苏纳克的决定表示不满,“很遗憾,英国首相觉得他不能和希腊总理讨论大理石雕塑的问题,尤其考虑到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个明智的解决方案将对两国都有很大好处。”
虽然这趟英国之行没有与苏纳克进行一对一会面,但米佐塔基斯与英国最大反对党工党领袖斯塔默见了一面。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如果斯塔默在下一次大选中成为首相,他可能不会阻止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出借协议。
苏纳克取消会面的决定也受到了工党的批评。英国预计于明年举行大选,但保守党在最近的民调中已落后工党约20个百分点。工党人士称苏纳克行事“可悲”,上演了一场“奇怪的文化战争剧”。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