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玉米革命”是如何改变玉米种植模式的?玉米密植技术图书发布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2023-11-25 19:39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过去十多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玉米种植密度增幅缓慢。”11月24日,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举行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系列图书(图册)发布会上,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李少昆说。


面向东北、黄淮海、西北等三大玉米主产区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系列图书(图册)已全部出版发行。受访者供图


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受限于我国有限的耕地面积,产量的提升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李少昆介绍,“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玉米种植密度没有明显提升。”


自2004年起,李少昆带领团队成员,系统开展了玉米密植栽培理论的研究,针对玉米增密种植面临的倒伏、整齐度差、早衰和抗逆性降低等系列问题,经过近20年的攻关,逐一攻克了这些难题,探索明确了玉米产量潜力突破的主要途径,研发出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绿色种植新模式。该成果实现了在保证节水、省肥前提下,玉米单产的进一步突破。


李少昆介绍,“实现玉米单产的新突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科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我们对全国做了一个联合的生态实验,只要增密,各地都能增产,增加1000株,增加5.6%的产量,如果配套增密技术,增产幅度更大。”


然而,单一提高种植密度,容易出现倒伏、空秆小穗等问题,同时更费水费肥,且病虫害还难以防治。李少昆介绍,玉米密植高产技术包含了耐密品种筛选、滴水齐苗、化控防倒、水肥分次施用、病虫害一喷多防、耕层构建等,以解决密植带来的种种问题。


多年来,这一技术日渐成熟,并且在全国多地创造了高产纪录。在黄淮海夏播区南部的河南舞阳,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在内蒙古通辽,示范田最高产量达到了1439.40公斤/亩,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小面积单产的最高纪录。在新疆奇台,超高产玉米示范田平均产量达到1502.07公斤/亩,实现玉米单季“吨半粮”目标。在新疆塔城,10万亩集中连片玉米机械籽粒直收测产中,平均亩产达1117.4公斤,创下全国10万亩玉米单产新纪录。同时,百亩、千亩、万亩单产,均刷新全国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系列图书(图册)在科研团队20年潜心研究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基础上编撰而成。主要面向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种植大户等读者。目前,面向东北、黄淮海、西北等三大玉米主产区的图书(图册)已全部出版发行,其中图书3种、修订再版1种,累计印数6.6万册;挂图5种,累计印数17.2万张,成为粮食主产区玉米增产的“真经秘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该套系列图书(图册)已成为农业农村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培训环节的关键技术资料,对于加速这一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48场,81.6万!遵义“乡货”变“香货”
新京号
小城看中国⑳ | 陕西神木:“黑金之地”的绿色蜕变
时事
专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以农业科技创新应对气候急剧变化
乡村
我区发布五项农业科技创新最新成果
新京号
算一笔账:种青贮玉米和普通玉米,哪种划算?青贮玉米还能种植吗?
新京号
第九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遵义2人入选
新京号
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在济南举行
新京号
大钊精神谱写新时代华章
新京号
从神话解读到经验观察,人们如何认识火山?
文化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耐盐碱藜麦育种项目成果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