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寻访突尼斯
大美V视
2023-11-15 09:34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撰文/冯欣  摄影/赵小军  支持/突尼斯国家旅游局

 

在地理面积上,突尼斯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在历史文化上,突尼斯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单是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就有7个之多。突尼斯融合了多种宗教信仰,形成了多样文化并存的现状。游走其间,如同钻进了时光机器,历史在此交汇、文明在这碰撞。

 

 

斯贝特拉古城是一座完全由罗马人打造的城池,也是目前突尼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

 

迦太基

 

一张牛皮圈出的辉煌

 

迦太基,是突尼斯最为辉煌的传奇。相传推罗(Try)Elissa公主为了躲避追杀,便逃亡到了今天的突尼斯。当时的土著首领为了表示他的“慷慨”,允诺给Elissa公主一张牛皮大小的土地。聪明的公主将牛皮割成一条条,然后圈出一块大约3.15平方公里的土地。公元前814年,Elissa公主在这块土地上正式建立了新城迦太基,自封为Dido女王。历史上的迦太基繁荣昌盛了7个世纪之久,终毁于罗马人之手。

 

今天的迦太基已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给人留下的除了过往的繁华记忆,便只剩下这残垣断壁式的“躯壳”——迦太基码头、安东尼浴场、考古花园和圆柱形建筑等等。

 

 

世界文化遗产迦太基遗址给人留下的除了过往的繁华记忆,便只剩下这残垣断壁式的“躯壳”,带给人无限伤感。

 

从迦太基古城遗址可以俯瞰整个突尼斯市,再过去便是如锦缎一般蓝绿色的地中海。遗址内的博物馆以现代化手段向人们展示着遥远的迦太基的辉煌——徜徉于地中海的迦太基商船、繁荣的市场、往来的商客……

 

不知道Elissa公主在选址建城之初是否已经看到了迦太基的辉煌。不过迦太基人在强大的罗马帝国眼皮底下“抢钱”着实不是明智之举。据说,罗马帝国元老院的长老曾经拿着迦太基的橄榄油,在议会上发誓要将迦太基夷为平地。于是就便有了之后的三次布匿战争。战争最终以罗马人大获全胜而告终。

 

 

 

从Chemtou的历史古迹可以看到古代突尼斯人的智慧,他们运用巧思构建起一座座庞大的殿宇。

 

不过,《荷马史诗》中记载,迦太基的腓尼基人与罗马人的恩怨并非为钱,而是为爱情。由于中了木马之计而惨遭屠城的特洛伊王子,在海上漂泊了7年后最终到达迦太基。失意的王子受到了女王的款待,并与其相爱。然而就在他们最幸福的时候,王子得到神明的指示,毅然抛弃爱情离开迦太基到异乡去重建国家,那个异乡就是现在的意大利半岛。失去爱人的女王在悲伤和绝望中自杀,临死前要求她的后代起誓一定报复Aeneas的后人,也就是后来的罗马人!

 

故事很凄美,结局却没有向着Dido女王期望的那样走。公元前122年罗马人在迦太基的遗址上,重建城市并将其发展成为仅次于罗马城的第二大城。

 

 

Chemtou古迹复原图。

 

在洗浴文化的盛名之下

 

如今在人们所见的迦太基遗址中,时常能看到罗马时代的遗迹。著名的公共浴场安东尼浴场就是罗马人在公元145~162年间建造的。遗址内需要我们仰头瞻望的石柱竟然只是当年安东尼浴场的第一层的廊柱。而可以供人们穿行其中的,如迷宫一般的建筑结构却只是浴场当初的引水、烧水以及奴隶们活动的地下室。可见罗马人的洗浴文化是多么的蓬勃。浴室、更衣室、冷水室、温水室、蒸汽浴室、按摩室、健身房……这些仅仅是一个罗马式浴场的基本配备,而不同的浴场又有其各自的特色。

 

安东尼浴场是古罗马的第四大浴场。它的特色在于水。据说当年安东尼浴场内所用的水都是来自远处的山泉。设计者用引水渡槽将远在60公里外的泉水引到浴场。这些渡槽高低不等,从6米到20米都有。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安东尼浴场的遗址中看到很多段渡槽及其支架。

 

 

著名的安东尼浴场是罗马人在公元145〜162年间建造的,是古罗马的第四大浴场。

 

罗马人来了又走了,留给突尼斯的是丰富的洗浴文化。接下来的拜占庭时期,土耳其人也将土耳其浴带到了突尼斯。在古罗马洗浴文化的基础上,土耳其浴在突尼斯的发展也是如鱼得水。

 

到了今天,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前往突尼斯,去体验颇具突尼斯特色的Hammam或是SPA。El mouradi Hammam Bourguiba酒店因其独特的SPA水疗远近闻名。与古代安东尼浴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该酒店的水疗也是引自山中的山泉,而这里的水疗并非是单纯的SPA,而是一种结合了物理疗法的Hammam。Hammam最早是土耳其人为凯旋而归的英雄清除体内浊气的一种方式。后来演变为一种驱邪排浊的重生仪式,渐渐地传播于民间。

 

 

安东尼浴场遗址的地下部分。

 

突尼斯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优质的海域,因此海水浴疗法也是突尼斯洗浴文化的一大特色。海水浴疗法是一种既古老又时髦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有用海水治疗疾病的记载。

 

海水浴疗法就是利用有益的海洋环境,例如气候、海水及不同种类的海泥、海沙与其他从海洋萃取的物质,为身体进行养生或是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海水浴疗法让海水中含有的而人体内又缺乏的各种元素,通过皮肤渗透到体内,作用于人的各种器官。

 

 

 

从迦太基时候起,突尼斯的海运就异常的发达。尽管现在旅游业成为突尼斯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还有很多突尼斯人在海里捕鱼,获得自然的馈赠。

 

被封存的罗马记忆

 

艾尔·杰姆斗兽场是突尼斯又一项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它的规模仅次于古罗马斗兽场,这也显示了当年的艾尔·杰姆城的富足程度完全不亚于古罗马。

 

公元前230~238年,罗马当时的统治者戈尔迪下令修建艾尔·杰姆斗兽场。整座斗兽场长148米、宽122米、高35米,可容纳3万名观众。不知是不是巧合,当时住在艾尔·杰姆城的蒂斯德路斯人恰恰正好是3万人。不光意大利罗马斗兽场的宣传片是在这里拍的,就连奥斯卡获奖电影《角斗士》也是在此取景。从扎尔纪斯到达艾尔·杰姆城时已近黄昏,斗兽场就像一个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威严、庄重。

 

 

艾尔·杰姆斗兽场是突尼斯一项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其规模仅次于古罗马斗兽场。

 

修建斗兽场的石块来自距离艾尔·杰姆30公里外的Salakta,很多石头里都夹杂着贝壳。地下室是关角斗士和野兽的地方,里面还有一口井用来储存雨水,为的是清洗角斗之后在斗兽场留下大量的血迹。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艾尔·杰姆斗兽场虽然经常使用却一直没有完工。公元前238年,戈尔迪国王在斗争中落败,艾尔·杰姆斗兽场自此走向衰落。

 

 

在静静的斯贝特拉古城遗址,时常有附近中学的学生去那学习。

 

柏柏尔人

 

古代突尼斯的活化石

 

柏柏尔人是突尼斯真正的主人,“Berber”一词原为罗马人所称的“野蛮人”之意。与阿拉伯人的白色长袍不同,柏柏尔人的标志是从头巾到长袍都是带着颜色的。

 

从远古时期,柏柏尔人就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地区。资料记载,公元前5000年由于干旱的加剧,柏柏尔人开始北迁到达沙漠北部的Dhahar山脉,并找到水草丰美之地定居下来。公元前14世纪迦太基人来到突尼斯,公元前9世纪建立迦太基殖民地。迦太基统治者从公元前6世纪起开始霸占土地,强迫柏柏尔人为奴。

 

 

杜兹是撒哈拉沙漠的南大门,也是突尼斯骑骆驼的最佳地点。

 

杜兹是撒哈拉沙漠的南大门,是突尼斯骑骆驼的最佳地点。因为这里的人们保留着饲养骆驼的古老风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沙漠之舟”。为了保证种群的优势,当地人仍然坚持传统做法:交配季节,让它们自己去沙漠深处寻找配偶,然后再驯化这些新出生的小骆驼。也许正是这样的“原汁原味”,杜兹被视为“骆驼之城”,每年12月举办的“骆驼节”也成了远近居民与游客的一大盛事。

 

吉利特盐湖是连结杜兹及托泽尔这两个大绿洲的桥梁,面积有5000平方公里,约占突尼斯国土面积的1/32。古代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至今还能发现鲨鱼的骸骨。拜造山运动所赐,吉利特盐湖变成了今天的模样。盛夏季节,在这里看到海市蜃楼的几率居全球之首。

 

 

从撒哈拉出来,前往马特马他,那里才是柏柏尔人真正的居住地。连绵的山体上看不到一户民居。仔细勘察过,才发现这里的山体布满了大坑,很像是月球的地貌,而在这些地下挖出的房屋有的已是上百年的历史了。

 

原来这里的柏柏尔人,为了适应沙漠气候,发展出了一种向着地下生活的方式,感觉与中国山西的地窖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特马他才是柏柏尔人真正的居住地。为了适应沙漠气候,这里的柏柏尔人发展出了一种向地下生活的方式。

 

蓝白小镇

 

西迪布赛是突尼斯最富盛名的小镇,也许它的另一个名字——蓝白小镇更为人所熟悉。走进蓝白小镇,就如同掉进了蓝色与白色的世界。一眼望去,白墙白屋、穹顶、阿里巴巴式的门,在地中海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分外鲜活。

 

原以为小镇的布局是因为追随浪漫——纯粹的白色加上梦幻的粉蓝色,再点缀上色彩缤纷的鲜花。后来经过当地人解释才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选择白色完全出于生活上的考虑。因为地中海沿岸夏天气候炎热,白色具有不吸热、又容易散热的特性,涂在房舍外面,可保持室内凉爽,再加上此地盛产石灰石,于是选择白色,也就理所当然了。

 

选择蓝窗蓝门,则完全是出于保护隐私的考量,因为小镇人家,多没有窗帘,装上蓝窗蓝门,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又不影响屋内的采光。这样一来,充满了天方夜谭的瑰丽与神秘的门窗,既保护了私隐,又美化了家园,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走进世界闻名的蓝白小镇如同进入了蓝色与白色的世界。

 

 

 

 

 

本文节选自《文明》杂志2010.12期

 

公众号|大美V视

 

dameimv2017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趣读千里,30名新疆学生寻访“典籍里的北京”
北京
“北非明珠”突尼斯(5.1-6),感受古罗马的辉煌与迦太基的悲怆
新京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83)
新京号
两艘非法移民船在突尼斯海域沉没致27人遇难
第一看点
清明将至,北京密云中小学生在祭扫活动中致敬英烈
教育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新京号
北京近50家书店“大联动”,将举办新书首发、新作首映礼等活动
北京
2025年东城区“五四”主题教育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
新京号
大美荐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新京号
北京史专家李建平开讲“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