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大运河生活图鉴》发布,景泰蓝等北京美物上榜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编辑 樊一婧
2023-11-14 21:46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11月13日,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在京启幕,活动上发布了《中国大运河生活图鉴》。在美物运河榜单中,北京景泰蓝、花丝镶嵌、雕漆上榜。


“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北京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器”,集铜胎掐丝珐琅、錾刻、铸造、镶嵌、镀金等技艺之大成,超过100道全手工工序。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得名“景泰蓝”。景泰蓝既有青铜器的气势、丝绸织锦的色彩,也有瓷器的质感,在中国已有600多年历史,一度是皇家独享工艺,被誉为“东方奇葩”。古都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重要的产地,位于南二环外的北京市珐琅厂,几十年来诞生过无数国礼珍品。如今这一技艺在一代代匠人的传承下,不仅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也成为火爆国外的奢侈工艺宝贝。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花丝镶嵌到现在已有近四千年历史,由花丝和镶嵌两种工艺结合,将金、银、铜抽成细丝,最细的直径仅为0.26毫米,以堆叠编织等技法做成造型,再将各部位焊接起来,加上点翠和宝石镶嵌。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与珠宝文化的巅峰,花丝镶嵌是“燕京八绝”之一,曾多次被选为国礼,“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等均使用了花丝镶嵌工艺。在时尚复兴的浪潮下,很多珠宝和时尚大牌也开始广泛合作此工艺。


古语道“百里千刀一两漆”,意思是要走100里路,在漆树上割1000刀,才能得到一两生漆。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雕漆工艺就是以“雕”见长,雕漆在漆胎上涂几十层到几百层漆,厚15毫米至25毫米,之后一刀一刀雕刻,一个作品至少要一年多。如今朝着“工艺美术日用化”的方向,非遗手艺人陆续创作出雕漆桌面、雕漆衣箱,甚至雕漆手机保护壳等一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暑期促消费活动持续升温,北京将举办500余项特色活动
北京
大戏看北京8月文艺资讯丨建军节特别献礼,重现烽火革命岁月
娱乐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发布大运河吉祥物IP
北京
大戏看北京7月7-13日文艺资讯丨奏响盛夏艺术狂想曲
娱乐
《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全文发布
财经
小熊电器:从大湾区“网红小家电”跻身全球品牌榜百强
企业资讯
大戏看北京5月19-25日文艺资讯丨话剧《天下第一楼》再登台
娱乐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新京号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成型
北京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