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王颖指出,饮食不规律、久坐、熬夜、压力大、缺乏运动,抽烟喝酒、睡眠不足等都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热问】
Q:哪些是高危人群?
王颖: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前期病史;年龄≥ 40岁;体重指数(又称为BMI,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的平方)≥24.0kg/㎡,中心性肥胖(即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缺乏体力活动者;有巨大儿(即出生体重≥4.0千克的胎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有黑棘皮病者;甘油三酯>2.22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Q:对身体有何危害?
王颖:糖尿病本身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并发症却高达100多种,是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之一。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Q:血糖越低越好吗?
王颖:健康人群可以通过合理饮食、经常锻炼以及定期体检等预防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加强血糖监测,若化验血糖异常,应进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或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对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遵医嘱定期复查。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错误地认为血糖越低越好。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也是相当危险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较为耐受高血糖状态,但如果血糖忽高忽低,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严重的低血糖还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导致脑死亡。
Q:低血糖如何自救?
王颖:许多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会选择点心、馒头等主食来缓解,这种做法并不是最恰当的选择。针对低血糖的救治要争分夺秒,应该迅速进食蔗糖、蜂蜜、果汁等食品,这类食物可以快速被肠道吸收入血,尽快缓解低血糖症状。而淀粉类食品如馒头等属于多糖类食物,需要经过代谢分解生成单糖(葡萄糖或果糖等)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此外,服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不宜使用蔗糖(白砂糖、绵白糖、方糖或冰糖等),一定要补充葡萄糖。
Q:糖友如何吃水果?
王颖:控制每日总热量,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合理分配膳食中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比例,荤素搭配,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维持标准体重,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参照水果的升糖指数外,还应结合水果的含糖量选择水果,适量吃含糖量小于10%的水果,如石榴(1.69%)、西瓜(4.2%)、草莓(5.9%)和柠檬等;限量吃含糖量10%-20%的水果,如苹果(12.3%)、香蕉(19.5%)、火龙果(13.3%)和芒果等;禁止吃含糖量大于20%的水果或果脯,如干枣、桂圆(20%)和蜜枣等。
Q:如何运动更健康?
王颖:运动可以实现人体能量的支出,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骨骼肌细胞对于葡萄糖的利用,加强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减少糖分在血液中的累积,对降低和改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等问题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可以有助于控制体重。
大多数专家、学者推荐糖尿病患者餐后1至2小时进行体育锻炼,认为此举有很好的降糖作用。研究发现,餐后90分钟运动比餐后30分钟及60分钟的降糖效果好,而餐后30分钟进行的降糖作用最差,因为空腹运动易发生低血糖,而餐后立即运动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