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钟万勰院士逝世
新京报
2023-11-12 19:54
“离散辛数学”是钟万勰对世界计算力学的贡献,更是中国计算力学跻身世界的“国之重器”。

据大连理工大学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钟万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12日7时05分在大连逝世,享年89岁。


钟万勰(资料图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钟万勰1934年2月24日出生于上海。据《人民日报》报道,钟万勰的父亲钟兆琳是我国电机学的奠基人之一。1952年,钟万勰考入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大学期间,钟万勰就显示出过人的数学天赋以及博览群书的自学能力。


毕业前夕,钟万勰撰写了两篇颇有见地的论文,其中《各向异性平面弹性的接触问题》由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推荐给全国力学学会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钱伟长看到文章后说:“钟万勰你来给我当助教,你把力学学懂了。”


1956年,钟万勰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9年,钱学森派他到中国科技大学担任理论力学的主讲教师。这段时期的钟万勰博览群书,眼界大开,钟万勰对传统力学理论产生了质疑。为突破它,他奋斗了近40年。


1962年,钟万勰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讲师、教授、工程力学研究室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万勰致力于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研究,对经典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分析有重大推进,创建“离散辛数学”方法;发明了精细积分法,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的模拟关系,参变量变分原理等,形成了钟万勰计算力学学术思想体系。他为我国建造首艘核潜艇制定了“潜艇耐压壳强度”的设计规范,曾主持完成多个重大结构工程计算分析项目,“群论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等应用力学结构分析计算理论,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关键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研制出大量具有先进水平的结构分析集成程序软件,至今广泛服务于社会经济各领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离散辛数学”是钟万勰对世界计算力学的贡献,更是中国计算力学跻身世界的“国之重器”。它打破了由数学大师圣维南提出、由力学大师铁木辛柯总结出来的弹性力学“半逆法”,即圣维南问题“凑合法”的传统束缚,建立了高效、精准、便捷的计算力学结构分析体系。这一结构分析计算系统广泛适用于土木建筑、航空航天、电子通信、高铁、海上采油、核电开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84年,中国计算力学协会正式成立。钟万勰被推举为该协会的第一、第二届主任委员。


1986年,中国作为发起国之一的世界计算力学协会在美国成立。钟万勰受教育部指派,率团出席成立大会,并被推举为该大会的常务理事。在连续六次大会上,他都发表了重要的学术报告,成为中国计算力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表性人物。


即使他的结构计算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建筑等许多领域,钟万勰仍觉得有遗憾:“当年我就没能把握住在高层建筑和内燃机设计方面的两次机会,还是推广应用做得不够好。”


今年2月20日,大连理工大学春季开学第一天,89岁高龄的钟万勰走上讲台,为大工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研究生上课。当天钟万勰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教室。开始上课时,他坚持站着给同学们上课,一手拿着PPT翻页笔,一手撑着讲台,拐杖则被他放在了一旁。后来,大家担心他的身体状况,钟万勰被劝说坐了下来继续上课。


据介绍,钟万勰当时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天天去实验室,但他仍然努力坚持做着这一件事:给学生上课。


“我们研究数学是为了应用,”钟万勰常教导学生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一定要把目标瞄准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


相关推荐
石学敏同志逝世
政事儿
新闻8点见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闭幕
时事
一场普通人与算法的暗战
新京号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临床试验启动,助力患者恢复肢体运动
时事
抖音:平台探索三方联动未成年人模式,手机终端可一键设置
科技
带学生走近文创顶流“迅哥儿” | 重新遇见语文课④
文化
科研宜居并肩行!雁栖小镇音乐节即将开启
新京号
北京首个!诺奖外籍院士领衔,牛!
新京号
芜湖,豪迈前行!
新京号
本瑞利珠单抗国内上市,用于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维持治疗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