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国博开幕

新京报 记者 浦峰 展圣洁 编辑 张鶯
2023-11-07 18:44

11月7日,“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突出代表。本次展览通过“古渡新声”“潮起东南”“探海溯源”三个部分,展出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塔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文物,涵盖丰富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等河姆渡文化重要标志性考古成果,生动呈现河姆渡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引领观众走进河姆渡,直观感受饭稻羹鱼、万物有灵的远古江南风情。图为猪纹陶钵,河姆渡遗址出土。

龟形陶盉,田螺山遗址出土。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以余姚河姆渡遗址命名,主要分布于浙江东北部的宁绍地区东部和舟山地区。1973年,河姆渡遗址初露端倪,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进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奠定了河姆渡文化在整个中国考古学中的特殊地位。图为展出的各种陶器。

木桨,田螺山遗址出土。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为重建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打开了一扇清晰的窗口,改变了人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中原地区一元论的认识,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样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使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支。

骨耜(sì),河姆渡遗址出土。动物肩胛骨制成。

观众通过互动多媒体了解河姆渡高超的榫卯木作技术。

双鸟朝阳蝶形器,河姆渡遗址出土。象牙雕刻残片。

骨笄( jī),田螺山遗址出土。

木制羽冠,田螺山遗址出土。

记者 浦峰 展圣洁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李立军

大家都在看

《开始推理吧3》开播,白宇、迪丽热巴等揭开推市迷雾

天康生物去年增利不增收,饲料销量的增长面临压力

郭向阳任广东省公安厅分管日常工作副厅长,明确正厅级

律师代理农民工讨薪被控虚假诉讼,法庭批准律师和包工头当庭对质

北京交警今早查处多起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违法行为

劳动者最美!向“五一”假期坚守岗位的你致敬

北京怀柔警方全力保障“五一”假期安全有序

唐人神去年增利不增收,今年预计生猪出栏500万头至550万头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