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刘永好:降低“猪周期”波动,应设立准入制度
新京报 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唐峥
2023-11-03 16:46

新京报讯(记者赵利新)11月3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办的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生猪远超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处于底部,猪价下跌已经致使养殖户亏损严重;为降低“猪周期”波动,相关部门应该在继续支持家庭小户养猪的同时,对养猪大户、大型养殖场实行准入机制。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目前全国养猪业是处在‘猪周期’底部,猪价下跌、猪场关门、猪企亏损。实际上,我国生猪产能长期过剩,养殖户已近三年亏损了。据估算,全国生猪需求量大概是7亿头左右,但我国养殖产能已经超过了8亿头。而且能繁母猪产能去化较难得到调整。”刘永好说。

 

他说,相关部门应该对新建的大型猪场实行准入制度,对能繁母猪去产能采取目标责任制,“企业要和养殖户共同努力,把产能拉回到适度的范围;另外,当前养猪户亏损较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端对行业的复苏信心,这时候,需要政府在关键的时候拉一把,比如对符合条件的养猪户和企业,给予政策性低息贷款等,支持行业穿越周期,从而稳定国家肉蛋奶的供应。”

 

刘永好认为,我国养殖行业应该加强畜牧业的科技创新,提升用粮的效率,首先是提升生产效率。他说,以生猪为例,我国养猪业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的平均水平为21头,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全行业迫切需要提升生猪育种和疫病防控的水平。

 

他说,养殖主体同时应该加强数字科技的应用,政产学研需要协同起来,推动数字科技服务于粮食安全;解决好粮食问题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不同时期保证粮食安全的内涵外延有所不同,需要市场主体、政策体系和科技体系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最近这两年,ChatGPT等新技术发展很快,这需要我们养殖行业要主动拥抱变化,让新技术驱动行业发展。”

 

编辑 唐峥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赵利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刘永好退出董事会,新希望董事长刘畅能否打好“持久战”
消费
两会民企谈|刘永好:不要做“内卷式”竞争,要做创新性竞争
财经
两会民企谈|秦英林: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推进养猪业智能化发展
财经
两会院士说|金之钧:统筹好保供与转型,避免“运动式”减碳
时事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聚焦饲料、生猪主业一年后,仍在“瘦身”的新希望怎么样了?
消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最新发布!芜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来了
新京号
【公益视点】高静华:中国特色企业慈善的驱动因素、基本特征与路径选择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