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和田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北京市援疆
2023-11-02 20:07
进入北京市援疆阅读更多内容

 

10月26日下午,参加“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成果发布会的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和田玉与中华玉文化”展开讨论。记者 张勇摄

 

10月26日下午,参加“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成果发布会的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和田玉与中华玉文化”展开讨论。专家们表示,中国玉文化绵延几千年,玉代表爱国的人格,君子的骨气,出色的品行,和田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体现,要以中华玉文化研究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讨论会上,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陆建芳,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陆华,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专家夏国强,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文保部副主任王佳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强,江苏科信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玉学院(苏州)高级讲师汪娟,和田博物馆副馆长艾再孜·阿不都热西提等先后围绕“和田玉的历史发展”“和田玉的文化属性”“和田玉的研究发展传承”等方面发言。

 

陆建芳认为,玉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和田玉至迟在四千年前进入中原地带,只有和田玉的滋润感才符合“五德”的要求。孔子“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提法,都是基于和田玉的这一特性,因此,和田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体现。

 

陆华认为,和田玉是和田很响亮的名片,对于和田玉这一重要且宝贵的资源,不仅要给予保护,也要给予合理的研发,要加强多学科深化研究,讲好和田玉故事,以中华玉文化研究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王佳炎认为,玉在中华文明的早期阶段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更是深切融合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和田玉因其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产地,自上古以来就成为备受推崇的中华玉中珍品。和田玉与中国玉文化渊源,揭示中华文明的演进规律。开展跨系统、跨学科、多维度,综合性的中国玉文化研究,不仅具有诠释历史,凝聚人心的文化功能,亦可以服务当下的国家战略需要,导引民族发展的光辉未来。

 

 

·END·

 

来源: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李江江  麦合皮孜阿依

 

编审:琚小红

 

来源:北京市援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大宋点酥娘》新书发布:创作是一场与历史的双向奔赴
文化
五一临泉游,跟着公交去旅行~丨春游江淮
新京号
瞄准全球第一!奇瑞皮卡来啦
新京号
老芜湖海关,复活了!
新京号
《寻色中国》学术顾问曾启雄: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东方流行色”
娱乐
银发追光 学海扬帆——音乐艺术篇
新京号
北大金鸡电影展,送票啦!
新京号
3月29日,莆田湄洲岛这场非遗展演,值得看!
新京号
红色陪伴·暖心行动 | 绿色馈赠·温暖传递
新京号
《陶村兵事》研讨会举行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