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沿着大运河看中国丨玉河南段将3年内完成保护修缮,再现水穿街巷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2023-10-31 14:22
现在的玉河已是北京著名的景观河,漫步河道两岸,一年四季美景不断。

“水绕沙堤曲,春看御柳眠。柔条轻著雨,嫩叶暗抽烟。”这是古人笔下的玉河。如今,玉河已成为北京一条亮丽的景观河道,它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历史遗迹。10月30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北京站)网上主题传播活动走进玉河。记者获悉,玉河北段已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观光打卡地,玉河南段保护修缮预计3年内完工,届时将呈现水穿街巷的美景。


玉河两岸四时美景不断。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玉河河道可近距离观看古迹


早晨9点半,备受游客追捧的南锣鼓巷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距其步行约500米距离的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河庵即将迎来当天第一位参观者。玉河庵位于东不压桥胡同口,文物保护工作者们不仅保留了其古韵风貌,而且赋予其现代文化特色,实现文物的活化利用。


推开玉河庵的木门,一座小巧、精致的院落映入眼帘,前院栽种着紫玉兰,这是北京最晚开放的玉兰品种,后院栽种着丁香树,每年四五月份丁香绽放,满院清香。院落旁边,一棵百年银杏树叶渐渐泛黄,给玉河庵抹上了秋天的颜色。


北京新北方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勇告诉记者,玉河庵在保留文化属性的前提下,引入阅读空间、文创空间和咖啡空间。新元素的加入,让玉河庵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也成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地。


有文字资料显示,玉河庵因玉河而建。玉河是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惠河的城内河段,自元代开凿作漕运功能,至明清时期成为景观河,民国时期成为暗渠最终被掩埋,共历经700余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现存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2005年,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获批立项,2009年正式开工,严格沿着古河道走向进行修复,同时对河道附近的胡同和宅院进行规范整治修复。


2015年初,玉河考古发掘逐渐完成,发掘出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遗址、明代和清代古河堤、澄清下闸遗址等。其中,东不压桥遗址于2014年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确认为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


如今,在玉河庵外,展陈着玉河庵碑、夹杆石等遗迹;玉河庵边的河道经过考古挖掘,将古迹裸露展出,让市民、游客走进历史,了解玉河风貌。


玉河庵边的河道经过考古挖掘,将古迹裸露展出。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玉河两岸四时美景不断


现在的玉河已是北京著名的景观河,漫步河道两岸,一年四季美景不断。河中水流清澈、透亮,水草在河底轻舞,玉河两岸的居民小院、胡同院落也被修葺得古色古香。


毗邻玉河的雨儿胡同,经过更新改造,重焕新生。雨儿胡同30号院是雨儿胡同示范区修缮整治提升的样板院落,坚持“共生院”的修缮定位,这个小院被打造为“雨儿人家”。小院里搭建了集居民议事、公共活动、社区服务、展览展陈于一体的社区治理空间,此外还开通了 “槐香客厅”“议商暖阁”“值年小站”“文馨书馆”“琢玉学堂”五大服务功能。


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工作者肖今告诉记者,槐香客厅是居民的共享小厨房、客厅,谁家来了亲朋好友,如果在家中觉得拥挤,都可以来槐香客厅一叙,这里既可以做饭,还能边看电视边聊天。


玉河带来的变化不仅如此。张勇介绍,现在市民、游客欣赏到的是玉河北段的风貌,即从万宁桥到玉河故道,这一部分于2007年启动保护修缮,2012年竣工。除此之外,玉河还包括南段部分,即从平安大街到澄清下闸。目前,玉河南段已启动保护修缮,预计3年内将与市民见面,“届时,玉河南段也将呈现出与北段一样水穿街巷的美景,为市民、游客提供优美的休憩场所、可观赏的城市景观。”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首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成就

相关推荐
谁在长城脚下“搞事情”?迁安“百业+文旅”模式藏不住了
新京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新京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北京
小城看中国② | 河北迁安:“百业+文旅”融合山水长城
时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清清长江水,10年润燕赵…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1月18-24日文艺资讯丨昆曲《西厢记》韵悠长
娱乐
文韵悠长盛名扬——写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之际
时事
大戏看北京8月19-25日文艺资讯丨《老式喜剧》迸发人性光辉
娱乐
大戏看北京8月文艺资讯丨热血青春,致敬军魂
娱乐
风雨七百载、申遗十二年:北京中轴线的守望与新生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