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李亚飞执导,夏禹、倪骏编剧,刘琳、李嘉琦等主演的剧集《兰闺喜事》10月30日在腾讯视频非会员收官。该剧讲述守寡18年的杜如玉(刘琳饰)为了四个女儿的前途在江临置宅,却不想歪打正着地促成了几段好姻缘。贴近生活的叙事风格,轻松自然的喜剧手法,立体有趣的人物,让《兰闺喜事》播出后收获观众的喜爱,被网友称作“治愈系喜剧”,成为三季度剧集市场的“黑马”。
新京报记者在该剧收官之际独家对话总制片人张健。作为擅长喜剧短剧创作的团队,《兰闺喜事》是他们第一次向长剧领域发起的挑战,怕观众觉得拖沓只做了24集。该剧的选角颇受观众认可,张健透露他和导演因为非常喜欢刘琳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父母爱情》塑造的母亲形象,所以力邀她加盟出演了《兰闺喜事》的“主心骨”——妈妈杜如玉。
复盘《兰闺喜事》的创作和播出,作为制片人的张健感到很满意,既满意于该剧的喜剧点能让观众一乐,也满意于该剧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节和“烟火气”被观众“看见”。他坦言,在刚开播出时不敢有太高的预期,是观众们“自来水”的支持让团队得到了鼓舞。目前导演李亚飞和编剧团队已着手创作系列续集,续集将会延续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喜剧化演绎的模式。
《兰闺喜事》全员剧照。
新京报:创作《兰闺喜事》的初衷是什么?
张健:疫情期间,我和导演李亚飞打电话为疫情对制作的影响而发愁。因为之前我们团队参与制作的都是短剧,但一直都想拍一部长剧。李亚飞就提出,索性他趁着这个时间带着夏禹(本剧编剧之一)沉下心搞个好本子出来。这对于当时焦虑的我来说,听上去像是一句宽慰的话。有了这个想法后,李亚飞就带着我们的编剧和内容团队同事在重庆开发《兰闺喜事》这个项目。最开始想得也没那么多,就是希望能逗大家一乐。其实直到开拍,我们都没绝对的把握能拍成什么样。喜剧节奏把控是我们团队擅长的东西,但毕竟长短剧之间的沟壑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兰闺喜事》是我们的喜剧团队对长剧领域发起的一次新挑战。
新京报:在主创团队的定义里《兰闺喜事》属于什么类型,情景喜剧吗?
张健:我们的创作逻辑一定有脱胎于情景喜剧的成分。情景喜剧更像是中国喜剧发展的一个阶段,比如罐头笑声、场景单一、每集是一个独立的故事等特性。但随着播出载体的不同、受众观剧习惯的变化,喜剧产品自然从情景喜剧发展出新的面貌,我觉得《兰闺喜事》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小节点。
新京报:这样一部笑点密集的喜剧,剧本创作的难度在什么地方?
张健:在我的认知里,喜剧的编剧创作模式有点像魔术师,它为了营造让人出乎意料的反转,会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在左手,而右手暗度陈仓;当观众视线平静地移向魔术师右手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完全出乎意料。但悖论的一面在于,既然你让观众看一个喜剧,观众自然是抱着你来逗我的期待在观剧的,怎样把观众引导到放松状态后出其不意,那真是难上加难。有时候喜剧容易被拍成挠观众痒痒的感觉,那往往是最尴尬的时刻,好像在提醒观众:“你们等着,我这就要逗你们笑了!”这就走向了尬笑的歧途和适得其反的创作逻辑。
另外一个剧本创作的难点在于,以往的喜剧大多是一集一个故事的单元形式,人物在该集故事中获得某些成长,但是在新的一集里他的成长归零,人物劣根性再次出现,让观众产生俯视感并周而复始。《兰闺喜事》却是要在线性叙事里完成一个个小的单元主题,既要讲完一个妈妈嫁女儿的完整故事,又要在每一集里镶嵌主题。这种单集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的剧作要求,其实对编剧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新京报:是怎么组建起《兰闺喜事》的主演阵容的,譬如刘琳、李嘉琦等。
张健:本身李嘉琦一直以来就是我们主创团队之一,她和导演李亚飞、编剧夏禹,是我们内部俗称的“铁三角”。至于刘琳、杨皓宇及任豪,是依照剧本中妈妈、师叔和路不平的人物出发认真做好选角的结果。我和导演都很喜欢刘琳老师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父母爱情》里塑造的母亲形象(大娘子和江德华),于是找到她的团队并递交了剧本。开始我们得到的反馈是杜如玉看起来就是百分百的喜剧角色,老师有一些犹豫。我记得我和导演立即就飞往刘琳老师拍戏的剧组,跟她深度聊了一下“杜如玉”这个角色,说服她接了这部戏。妈妈是我们这个戏的“主心骨”,刘琳老师能演杜如玉让我们安心了不少,在这里也十分感谢刘琳老师的信任。
刘琳饰演杜如玉。
李嘉琦饰演杜如玉的女儿春佩兰。
新京报:这部剧的配角也很出彩,比如菜场西施、董小小等,选角是怎么找到这些演员的?
张健:扮演菜场西施的锤娜丽莎和扮演董小小的周英俊也是我们团队孵化的很有个人特色的艺人,表演风格能和我们这个戏的气质融入,可以在不突兀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演绎为这个戏增光添彩。所以当时就让他们来帮忙友情出演一下。
新京报:这种类型的剧其实可以一直拍下去,拍很多集。《兰闺喜事》只有24集,为什么集数比较短?
张健:作为一个长剧喜剧赛道的小白团队,第一次做长剧,不敢做太长,哈哈哈……怕到后面观众觉得拖沓,24集刚刚好。
新京报:目前《兰闺喜事》播出结束,作为制片人对播出的效果满意吗?
张健:对我来说,是非常满意的。最开始我们和平台谈到播出的热度预期,我们都不敢定太高,怕失望。那会儿我们的口头禅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拼尽全力去干就得了,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剩下的交给观众吧。后来播出后,平台反馈热度和腾讯视频会员的拉新率非常可观,我觉得这是喜剧剧集制作方和视频平台通力合作的结果,也非常感谢观众各种“自来水”的支持。
新京报:复盘整个项目,有哪些特别满意的地方,哪些遗憾的地方?
张健:作为制片人,我遗憾的点是由于一些原因,制作在场景和调度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作品的成色。我最满意的地方是除了我们喜剧点能让很多观众一乐之外,我们借助《兰闺喜事》表现的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节,也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从剧集弹幕里的评论可以了解到,观众感受到了我们想表现的“烟火气”,这让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更有信心,所以后面的系列续集将会延续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喜剧化演绎的模式。目前导演李亚飞正和编剧团队一起开发系列续集,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