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黎菁:关注CCER市场,推进碳市场的金融化发展
新京报 记者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2023-10-30 14:2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白华兵)10月26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中国碳市场金融化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高级研究员黎菁在参会时发表观点。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高级研究员黎菁参加研讨会。 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吉喆 摄


在讨论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之前,黎菁介绍了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资源配置、价格发现以及风险分散与管理等。目前碳市场的流动性较低、交易量较有限的现状,未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分担的功能。


随后,黎菁介绍了今年来国际国内的一系列的监管推进,使得碳市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于10月正式生效。简单地说,该机制要求欧盟的进口商披露进口产品的碳排放信息,并在未来为碳排放强度更高的产品支付更多的费用。如果可以证实企业已经为碳排放付费,则相应的费用可以被抵消。虽然CBAM短期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有限,但更成熟的碳市场将帮助国内企业降低未来可能被CBAM征收的费用。6月,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了首批可持续披露准则,这意味着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该准则对企业的碳排放信息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信息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


10月份,生态环境部相继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造林碳汇等四个领域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方法学。CCER市场将为碳市场带来增量,有利于扩大市场的交易量。对于有减排潜力的企业,CCER的发展将帮助企业获得新的收入来源,激励更多企业挖掘减排潜力并采取实际措施进行碳减排。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白华兵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中国碳市场金融化之路主题研讨会

相关推荐
陶 然:通过改革稳房价,可控缓慢下降是最好结果——深度解读房地产未来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固态电池“破茧”时刻(碳报第152期)
财经
74岁王石罕见发声,能为万科做些什么?
房产
车展对话丨比亚迪李云飞:让更多海外消费者体验创新技术
汽车
一周碳要闻:AI的竞争,从算力到电力(碳报第143期)
财经
一周碳要闻:“对等关税”下的中国新能源(碳报第142期)
财经
房企参与公募REITs成绩单来了:7只盈利、4只营收破亿
房产
指数月报|美丽中国ESG指数与碳中和指数2月趋势与收益
双碳与ESG
碳讨|对等关税冲击下的中国新能源,“奉陪到底”也“波澜不惊”
财经
一周碳要闻:保护冰川需从根本上阻止全球变暖(碳报第139期)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