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水稻育种技术要在保持高产的基础上创新
新京报 记者 白金蕾 韦英姿 编辑 徐超
2023-10-29 19:09

10月28日,2023腾讯科学WE大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任钱前在会上表示,当下种业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种源创新效率,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我国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


钱前在接受包括新京报贝壳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水稻育种技术要在保持高产的基础上创新,未来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精准育种可能是更为突出的产业需求。


钱前回答贝壳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实现水稻精准育种、精准应用的数字化技术是水稻育种未来的发展航线。他进一步解释,水稻约有4万个基因,目前已有十分之一被破解,假设近4万个基因全被破解,它们之间的两两配对将出现百万,甚至千万种可能性。“这里面存在多少种选择和如何选择在过去靠的是汗水加坚守,以后更多依靠的是数字化技术。”


钱前院士回答提问。图|受访者供图


钱前在下午的演讲中提出,水稻要从传统育种向智慧育种转变。他指出,大数据和机器人学习技术能够辅助实现水稻选种的定向选择,大大提高选种效率。“我年轻的时候,都是几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几这样的选种效率,但是通过新技术,我们可以做到预测、定向和改良。精准育种就要靠定向育种,从随机选择到实现定向选择是我们育种的最高目标。”钱前说。


但钱前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保持水稻高产仍是水稻育种技术不能放松的基本目标,“高产就是做多产量,做好品质”。他指出,水稻育种技术要在高产的基础上创新,提高水稻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尤其要考虑充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盐碱地等边际土地。


他表示,水稻还要适应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并且要因地制宜,“例如安徽安庆位于长江边,差不多十年有一次洪灾,三四年水稻农田就会被淹一次,所以我们需要找到耐淹的水稻,并且目前已经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发现了携带这个基因的种质资源。”钱前说。


钱前在上午的采访中表示,自己所在的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一直致力于开发水稻数字技术,包括将先进算法运用到智慧育种方面,以及使用农业大数据智能学习进行基本预测。他强调,首先要把农业基本的数据数字化,否则育种技术很难跟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下午的2023腾讯科学WE大会上,钱前还正式宣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与腾讯共同打造腾讯科技馆“数字种质库”的消息。据现场演示视频,该“数字种质库”利用3D建模等数字技术,收录包括“小薇”在内的国家作物种质库全品类种质资源。


腾讯科技馆“数字种质库”将作为腾讯科技馆“农业科学”主题常设展厅核心展项展出。它通过全息交互技术,向公众展示“小薇”等10种作物从萌发到结实的全程动态三维影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金蕾 见习记者 韦英姿

编辑 徐超

校对 吴兴发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好种子北京育 种业之都十年筑基
北京
年终特稿丨2021充满艰辛与温暖 2022乡村仍是诗和远方
乡村
袁隆平 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粒种子
乡村
对话周忠和院士:好科普离不开人文情怀
时事
孙东升复盘深创投20年 穿越至暗,投出142家上市公司
科技
联合国预警全球6.9亿人将面临饥饿,专家回应“中国不会发生”
时事
袁隆平的梦:“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
时事
新京报专访|世界互联网大会大咖云集,他们都聊了啥?
乌镇峰会
对话薛其坤:量子科学从基础到应用值得期待 欣赏马斯克敢于试错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