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补齐智慧交通神经末梢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短交通行业?
新京报 记者 陈维城 编辑 岳彩周
2023-10-19 22:0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10月19日,在“科技赋能短交通行业新场景”主题研讨会上,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熊燕舞、九号公司CTO刘淼等嘉宾就短交通产业当前国内发展现状、行业整体标准化建设及未来发展预期进行探讨。

波士顿咨询报告显示,全球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在内的微型交通市场规模已近 1000 亿欧元,且仍处于增长状态,市场对短交通的整体发展持乐观态度。

在短交通细分产业结构中,目前电动两轮车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短途出行工具,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有望达到3.5亿辆。不过,以企业园区、校园、公园景区,及最后一公里接驳等为主的非道路场景,同样是短交通大版图的重要一环,在该场景下,电动滑板车凭借轻便易携带、年轻时尚等特点,成为用户首选。

“现在,绿色出行、慢行交通、微出行以及‘短交通’这些创新概念正在兴起,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作为我们熟悉且深爱的绿色交通代步工具,在这些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同样对短交通产业的发展表示关注,“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要让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等与这些概念结合得更加紧密,让行业在新时代里继续繁荣。”

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熊燕舞认为,“短交通在我们的交通运输体系里面类似于慢行交通系统,以时速20公里以内的电动两轮车、电动滑板车等非机动车为主,非常轻便、自由、潮酷,可以通勤,可以跟公交、地铁进行接驳,这种出行工具在慢行交通系统里面有不少应用场景。它可以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步行搭配起来,减少私人汽车过度使用,缓解停车难、拥堵痛、污染大、排放多的难题”。

由于行业长期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整个市场良莠不齐,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口碑,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不过,今年8月,由无锡市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和九号公司主导起草的我国首个电动滑板车国家标准正式出台,有望解决行业当前无标准可依的局面,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走向合规高质量发展。

在刘淼看来,中国作为全球短交通产品的研发制造基地,也是全球短交通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随着行业标准逐步完善,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短交通产业的全球化和规范化发展,并依托行业技术创新,让这类短途出行产品,作为未来城市智慧交通神经末梢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通勤,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维城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从暖心服务到AI革命:一座城市轨交的转型启示录|新京报快评
观点
AI如何赋能长寿时代?这场论坛给出了新答案
财经
这场论坛,不讨论飞得“高不高”
新京号
解码大兴|低空经济再看大兴
新京号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新京号
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北京
权威发布|2025东营工业再发力!六大举措擘画工业新图景!
新京号
赋能“好房子”建设,越秀地产发布16条好产品标准
商讯
兴业银行多措并举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商讯
“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暨慈善智库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
公益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