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期待高铁静音车厢这次能真正“静”下来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何睿
2023-10-14 17:18
硬措施与暖细则兼备,为高铁车厢真正“静”下来提供了保障。

▲一乘客在阅读“静音车厢”服务提示卡。图/中国铁路官方微信公号


高铁静音车厢真的来了。这次不光有“静”字标识,还划定了“静”细则,话题#12306推出静音车厢#也因此冲上了热搜第一。


据中国铁路官微消息,近日,铁路部门在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打开“铁路12306”App,设置静音车厢的车次会有“静”字作为提示。如果乘客在买票时勾选优先分配静音车厢席位的需求,系统会在有余票的情况下自动分配静音车厢车票。

关于静音车厢的呼吁,其实由来已久。2020年12月,铁路部门即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铁路部门在静音车厢内设置服务提示卡,提醒乘客保持安静,并规定将手机调至静音、打电话时离开车厢、关闭音源外放功能等措施。

当时,此举就得到不少乘客的支持,尤其对于经常赶早晚班列车的乘客,静音车厢满足了让他们“补个觉”的需求。不过,也有网友反映,静音车厢只能“静”到遵守规则的人,有的静音车厢依然“打电话的打电话,外放的外放”。

如今,静音车厢试点的线路和车次均有所增加,相关规则也进一步明确。在“铁路12306”App确认订单页面,勾选“请优先为我分配静音车厢席位”选项后,附有“温馨提示”,“车厢内旅客应保持安静,使用各类电子设备须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振动,如需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须离开静音车厢;携儿童出行的旅客须照看好您的孩子,避免喧哗(不建议携婴幼儿乘车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

对于在静音车厢内大声喧哗的乘客,12306客服则表示,工作人员会上前劝阻,发放静音提示卡片;多次劝说无果,还会采取“强制措施”,引导乘客前往非静音车厢等。


中国铁路此次推出的静音车厢,硬措施与暖细则兼备,为车厢真正“静”下来提供了保障,难怪网友呼声如此之高。这是对乘客诉求的有效回应,也体现出对现代人“界限感”意识的尊重。

高铁车厢是人员密度较高的公共空间,相比家、酒店等私域空间,当然难以实现完全的安静。但正因为公共空间不可避免的交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体谅才弥足珍贵。高铁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理应以更加靠近现代文明的姿态,尊重和维护乘客追求安静的权利。

要让静音车厢真正静下来,必要的保障措施不能少,也离不开乘客之间的包容。目前,每辆列车共设置一节静音车厢,这就会出现选择“静音”的乘客被分配到其他车厢的情况。但不管在哪个车厢,不故意打扰他人,都是应当遵循的文明规范。

这种包容也是双向的。比如,对于非静音车厢里的儿童乘客,因为天性活泼、自控意识弱,不可避免地会发出一些声音,周围的旅客也不妨多加理解和包容。有边界意识,也有包容心,公共空间才会更加和谐,社会才能达到理想的文明境界。


撰稿 / 王钟的(媒体人)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刘军

相关推荐
遗失物品可快运送回,火车站又添温情服务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从实验室到中关村论坛,揭秘机器人钢铁关节打太极的科技“密码”
科技
用语音写自传的苗女阿包:苦了大半辈子,终于等到甜的时候
时事
京九铁路上的春运归途
时事
老赵的“行头”
时事
在“卷”与“躺”之间,生活的世界还有哪些参考答案?|活动回顾
文化
时间和纸上,写一些新的符号
文化
写作有困难?跟契诃夫练习一门手艺|罗新、淡豹对谈回顾
文化
新闻8点见丨关于铁路电子发票,这些事儿很关键;专访德国气候特使
时事
一个西北老汉决定骑行千里
时事
热门评论
嘿嘿的麻团
7天前
理解大众的需要是公共服务进步的表现~
塔塔亩
7天前
希望看到细则的约束力,不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是梦想家
7天前
任何创新都是从有到无 从粗到细 我看这个静音车厢就弄得挺好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