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水利部门复盘海河流域特大洪水防御工作,直指问题并透露重要安排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樊一婧
2023-10-13 21:40
28处国家蓄滞洪区仅有3处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任务。

近日,水利部多个部门负责人在最新一期《中国水利》杂志发文,集中复盘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工作。根据公开信息,这是我国水利主管部门首次系统、集中检视今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文章列出多个洪水防御中暴露的问题,透露将加快推进海河流域一些防洪控制性水库的前期论证和开工建设。


据水利部通报,9月26日,海河流域洪水中运用的东淀蓄滞洪区内滞蓄洪水基本排出,已无连片积水区域,至此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结束。


暴雨集中来源区测雨雷达布设不到位,雨量站不足


文章均提到,2023年7月28日至8月1日,海河流域经历1963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是海河流域1963年以来最大场次洪水。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在《抗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实践启示和检视思考》中提到,从雨情汛情发展实况及复盘结果看,本轮洪水过程呈现“三大一猛”的显著特点,即降水总量、降水强度和洪水量级大,洪水涨势猛。


文章高度肯定了此次洪水防御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但同时表示“检视反思整个防御过程,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姚文广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尚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防汛“大兵团作战”指挥体系情报需要,局地暴雨预报落区和强度还存在偏差,暴雨集中来源区测雨雷达未布设到位,雨量站不足,自身抗风险能力不足。


什么是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儿?


“三道防线”是以流域为单元,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和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第一道防线是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通过气象卫星提供的高分辨率卫星云图、图像和大范围气象数据等,对降雨情况进行测算,通过水文模型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洪水和山洪灾害,提早提出预警。通过测雨雷达提供的高空间分辨率降雨信息,能够对流域内雷达覆盖区域的降雨情况进行精细化监测,以及对未来1至2小时可能发生致灾暴雨区域进行自动化预警。


第二道防线是雨量站网。依靠流域内科学布设的地面雨量监测站网,控制流域暴雨的时空变化,把握降雨与径流之间的转化规律。通过对落地降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上游降雨位置、降雨时间、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提前发布准确的预报预警信息,为政府和公众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洪水灾害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道防线是水文站网。通过布设在流域河流干支流上的水文站网,实时监测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的变化,依据落地降雨、实时水文站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地制作洪水预报,并根据洪水发生可能性发布洪水预警,为防汛指挥决策、保障下游防洪安全和人员及时转移避险等提供重要支撑。


“在洪水防御实践中,对于山洪灾害防御,前两道防线尤为重要;对于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中小河流中下游有防洪对象的江河洪水防御,后两道防线更为重要。总的来说,‘三道防线’是一个统一整体,各道‘防线’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这就要统筹监测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实现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和提高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水利部水文司司长林祚顶在《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工作思考》一文中指出,要从整体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


拒马河上游、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等缺乏控制性水库


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河道多年不行洪,淤积严重,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不足,是姚文广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拒马河上游、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等缺乏控制性水库”,则是时隔多年再次被水利部官员正式提及的。


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是此次特大洪水过程中被讨论较多的话题。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等专家曾指出,拒马河上游缺乏控制性水库是河北涿州受灾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游没有调蓄,有多少就往下游流多少。”


拒马河上游建设水库曾出现在海河流域的规划中,但因地跨京冀两地,需要多方协调决策。河北省水利厅有关人士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因为两地意见不一致,水库建设没能推进。一位北京水利系统人士也称,在拒马河上游修建水库,不仅是投资、审批的问题,也与下游的用水问题有关。


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缺乏控制性水库的问题也再次被提及。在《水惠京华——北京水利五十年》一书中,北京官方曾提到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建设水库的历程。


官厅山峡位于官厅水库下游,地处迎风坡山前区,是北京市暴雨集中区之一,流域面积虽然只有1600平方千米,但其降雨强度及降雨总量经常大于官厅以上地区。书中提到,为控制官厅山峡洪水,在海河流域规划中,曾规划建设三家店水库,总库容2.64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1.47亿立方米,可控制官厅山峡流域面积的95%。


1959年冬,三家店水库工程仓促上马,因财力不足及淹没煤矿、铁路、仓库等重要设施,损失及影响较大,于1960年夏下马。


20世纪70年代,在山峡最大支流清水河上修建了以防洪为主的斋堂水库,控制了清水河流域面积的64%,占整个官厅山峡流域面积的22%。1986年又在陈家庄附近选择了陈家庄蓄滞洪水库坝址,经分析论证,该库能基本解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问题,被列为1988年《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新建水库之一。1996年,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在水库立项审查时,认为水库的投资效益比不够高,而未获立项。


1996年,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永定河滞洪水库规划方案》,该方案利用永定河卢沟桥下的北天堂、前辛庄河道开阔滩地上,挖土方修建蓄滞洪水库,该水库共可蓄滞洪水6000万立方米。方案最终获得立项,永定河滞洪水库于1998年建成,在2023年7月31日首次启用,连同大宁调蓄水库一起,拦蓄洪水超7000万立方米。


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蓄滞洪区运用关键技术》一文中,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褚明华等人就明确提出,此次特大洪水直击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最薄弱环节,防洪工程“三大件”(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中的“头牌”——河道及堤防大量标准偏低或不达标,又缺少了作为“王牌”的水库调蓄作用,所以才使得“底牌”蓄滞洪区相继投入使用。


28处国家蓄滞洪区仅有3处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任务


“23·7”特大洪水期间,海河流域共启用8处蓄滞洪区。这一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被更多人知道。


但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方面同样出现多种问题。姚文广在文章中指出,蓄滞洪区进退洪设施不完善,3处采用临时扒口分洪,5处为自然漫溢分洪,难以把握分洪时机和有效控制淹没损失,不具备短期内二次启用能力。


褚明华等人则在文中进一步指出,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滞后,运用控制设施不足。全流域28处国家蓄滞洪区仅有大黄堡洼、恩县洼、广润坡3处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任务,5处正在建设中,本次启用的8处均未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如小清河分洪区涿州境内北拒马河南支改道、北拒马河右堤、大石河河道等均未开展达标治理,8处蓄滞洪区除东淀有退洪闸外,其余均未建进退洪闸,难以把握分洪时机,出峰后扒开口门难以及时封堵,短期内不具备二次启用能力;东淀蓄滞洪区蓄洪时间超1个月,蓄滞洪区围堤、安全区围堤及分区运用隔堤等堤防防守压力大,数万名居民长时间无法返迁,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记者注意到,2021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徐和龙、杨志刚等人联合发表的《2021年海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回顾》就提出,由于多年来资金投入不足、运行管护不到位等因素,流域防洪工程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不足、进退洪设施缺乏,难以满足防御大洪水的需求,极易出现险情。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袁军、朱晓春等人在2022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流域内蓄滞洪区工程建设与管理较为滞后,28处蓄滞洪区中半数以上未建设进退洪控制设施或口门等工程,靠临时扒口分洪,分洪水量、淹没范围、退洪时机等难以控制,一旦发生流域性大洪水,蓄滞洪区难以启用或无法正常运用,严重影响防洪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


而河口淤积、河道萎缩,行洪能力明显降低以及蓄滞洪区运用困难等问题,袁军早在2003年发表的《关于海河流域近期防洪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就曾明确提出。


一位权威水利专家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一些蓄滞洪区范围内聚集了大量产业、人口,“本来设置蓄滞洪区是为了减少损失,现在反倒是蓄滞洪区一旦启用,损失同样也很大。”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乔建华在其发表的文章《防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经验启示》中提出下一步打算,重点包括大力推进防洪控制性水库建设,对现有水库进行挖潜扩容,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和堤防达标建设,加快蓄滞洪区围堤隔堤、进退洪控制工程和安全设施建设。


姚文广指出,要按照“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要求,加快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推进蓄滞洪区管理条例制定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蓄滞洪区内人口、产业等管理政策。加强水行政执法,强化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同,严厉打击侵占岸线库容、妨碍河道行洪等行为。


此外,姚文广在文中还透露,将加快推进大清河、永定河、子牙河、滦河等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库前期论证和开工建设。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2025年大清河系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新京号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电”亮新生机 门头沟这里新颜迎新春
新京号
最新发布!芜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来了
新京号
运行十年,南水北调何以成为世纪工程?
时事
斋堂水库,50岁了!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专属水印”vs AI“换脸”,能遏制吗?
时事
全力支持湖南防汛 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商调度三峡水库减小下泄流量
时事
莆田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格美”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