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在10月13日举行的第34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丰台区专场展演中,多位村书记交流乡村振兴经验,“村书记论坛”已经成为丰台区乡村振兴名片。
10月13日,第34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丰台区专场展演在中华名枣园举行。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活动在中华名枣园举行。仲秋季节,白枣、冬枣、葫芦枣已经缀满枝头。舞台上,小车会、老北京叫卖、三皇砲捶拳、舞龙、杂技、空竹、中幡……传统非遗元素以现代表演手法重新包装、串接,拉开演出序幕。
在非遗文化展示区,毛猴、北京灯彩、彩塑京剧脸谱等丰台区非遗文化特色产品亮相。在乡村市集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场展销特色农产品。在农耕节气展示区,科普不同节气的农事活动,并呈现不同节气的农产品,传播农耕文化。
彩塑京剧脸谱等丰台区非遗文化特色产品亮相。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活动现场举行了村书记论坛,这是今年丰台区创新打造的乡村振兴品牌。多位村书记分享交流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与经验。
右安门街道西铁营村书记李国旺介绍,西铁营村修缮了始建于明天启七年的敕建皇家庙宇南顶娘娘庙,推广市级非遗西铁营花钵挎鼓和区级非遗西铁营馨春开路会,如今两档花会已经有会员50多人,一年一度的中顶文化节升级为文化周,重现传统花会盛况,以更年轻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助力村域经济发展。2022年,西铁营村实现全年经济收入3.8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5.6万元。
王佐镇魏各庄村党总支书记林德才介绍,为了留住村落历史文化,该村建起了村史馆,利用千青爱草仙龙园、洛平精品采摘园,举办“五月牡丹芍药花神节”“樱桃采摘节”“草莓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活动,以节兴旅、以节促农。
现场还开展了宣讲活动,基层普法员、乡村振兴协理员、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组成宣讲队伍,目前已经在涉农街镇开展巡讲10场,包括社区干部、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在内的700多人次现场聆听宣讲。
丰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颖男表示,今年的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丰台区专场展演,将民俗元素与乡村旅游体验深度融合,突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培育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下一步,丰台区将继续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