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有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非法获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监管“出手”
新京报 记者 黄鑫宇 编辑 宋钰婷
2023-10-10 19:4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10月10日,为提升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工作质效,充分发挥正面案例的示范效应和负面案例的警示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发布了28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这28个典型案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支付、消费金融公司(即消金公司)等领域,其中在一则事关非法获取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案例中,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曾有某消金公司利用格式合同强制授权,无差别地获取借款人关系人、通讯信息、互联网使用信息等个人信息。


此类案例也发生在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相关人员身上。


据悉,某商业银行员工曾通过虚构业务办理需求,查询公民个人征信报告,累计出售个人征信报告900余份,非法获利20余万元。另外,某保险公司代理人也曾利用客户姓名、身份证号违规查询大量客户理赔信息,涉及个人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透露,对于此类违法违规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去年以来,监管部门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加大打击力度,指导和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在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切实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面向机构与广大金融消费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特别提示,《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已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不得采取变相强制、违规购买等不正当方式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禁止从业人员违规查询、下载、复制、存储、篡改消费者个人信息。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黄鑫宇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5·15投保日|科技新骗局瞄上未成年,AI时代如何守住钱袋子
财经
助贷业务资金方“躺赚”是否还能延续?新规倒逼商业银行重新定位
财经
国标互金贷后催收指引发布 电话催收单一债务人每日不应超3次
财经
新闻8点见丨一揽子金融政策重磅推出;对基层医护晋升不宜“卡论文”
时事
城市微调查丨低俗广告引流硅胶娃娃,“流动牛皮癣”纠缠共享单车
北京
10分钟被骗430万,被AI诈骗的不止老年人
数据
新闻多一度丨央视3·15曝光9大乱象 最新回应来了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世界记忆名录》上新;国内油价迎年内最大幅度下调
时事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