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别卖也别买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刘天红
2023-10-04 12:23
对于售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暴露出的多方面问题,也需综合治理。

▲某电商平台上出售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图/某电商平台截图


连续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一段时间,就能得到一枚由易拉罐等可回收材料打造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这在许多人看来具有非凡意义。但据《扬子晚报》报道,在某电商平台,有商家自称出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还能赠送感谢信和认证证书。


报道中,一家售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的店铺就称,不仅提供S925纯银制作的戒指,还提供证书、感谢信、用于搭载戒指的蓝卡等四件套。记者向客服咨询,“是官方的吗?”客服回答,“复刻版本”。该商品介绍页,也显示“证书不是原版,下单之后发备注姓名,无备注则发空白证书”。


荒谬的是,商家明确“告知”是在贩卖假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买家也根本没有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而是花钱购买捐赠证书、感谢信,感谢信却还写道,“非常感谢您选择每月捐款的方式,帮助中国偏远地区困境儿童。您的持续捐助,对孩子们的意义十分重大……”


这首先折射出部分商家和电商平台“知假卖假”,缺乏基本的法治意识,同时也反映出部分买家对待慈善捐赠如儿戏,不认真通过合法渠道捐赠,而是花钱买假的捐赠戒指。如果买家是给自己的孩子买这样的戒指,还将对孩子产生严重误导。


当然,其中也有部分上当受骗的买家,以为店铺是在慈善义卖,在店里买戒指也是向基金会捐款。这部分不知假而被误导买假的买家尚有情可原,但也反映出其缺乏基本的慈善捐赠概念,不懂慈善捐赠流程,亟需宣传普及相关知识。


对于部分商家和电商平台“知假卖假”行为,必须依法规制,但同时也要重视部分买家“知假买假”的情况。如果“知假买假”纯属好奇、好玩,虽不提倡,却也无妨,但如果是为孩子购买,或者买家本人就是学生的话,“知假买假”的性质就不同了。


我国正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中,一些学生、家长以急功近利的方式对待综合素质评价,甚至花钱购买相关假证明。


跟花钱购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和证书,以“假捐赠”来沽名钓誉一样,花钱购买假获奖证书、社会实践证明、志愿者证书,同样是造假,这种不诚信行为,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背道而驰。


为此,对于售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戒指”暴露出的多方面问题,也需综合治理。电商平台公然售假,严重损害平台信誉,也扰乱了慈善捐赠秩序。对此,平台要及时清理涉假商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知假卖假”的非法行为。


与此同时,那些被侵权的机构,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可以起诉这些冒牌商家,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道歉、赔偿等。更重要的是,要对“知假买假”行为予以引导,尤其要对“买假”用作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加强材料真实性审核,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刘军

相关推荐
震后曼德勒:日常好像从未被中断
时事
千元一克的“一口价”金饰:克重“隐身”,低单价暗藏诱导消费
财经
故乡里的中国丨寻找家族故事里消失的女性
时事
寻恩记——打捞一个台湾老兵的大陆遗愿
时事
西单商场停业倒计时,老顾客告别:这里见证了我人生所有重要时刻
北京
新闻8点见丨揭秘“注水黄金”骗局;起底直播间里的名酒销售陷阱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助听器线上销售乱象调查;回顾第15届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时事
新闻多一度丨官方通报东北雨姐粉条事件,消费者购买时如何辨真假?
时事
救人者栾留伟的“英雄本色” | 逝者
时事
“赔钱也不送”,物业跟外卖员较劲别伤了业主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