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画师邢秋成:一生只为画好毛主席像
新京报 记者 何强
2023-09-30 17:31
“我们在绘制这幅画像时压力非常大,不仅考验绘画能力,更考验综合素质。”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画毛主席像”,这是画师王国栋一生的写照,也是其学生邢秋成的一生追求。


人民网曾报道,每年国庆节前夕,天安门城楼都要更换新的毛主席画像。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更换过多个版本,其中1964年的第五版和1967年的第六版都是王国栋老师所画。


邢秋成于1975年被特招进入天安门广场领袖肖像绘画组,师从王国栋,专职从事领袖肖像绘画,曾为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京西宾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礼堂、工人体育场等国家标志性建筑绘制毛主席肖像。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他创作了油画《开国领袖毛泽东》。


国庆节前夕,邢秋成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回顾绘制毛主席画像的心路历程。


邢秋成


谈毛主席画像的版本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更换了六个版本”

新京报: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经历了哪些版本的变化?


邢秋成:毛主席画像版本的变化,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说到毛主席画像,其实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就有了,伴随中国革命逐渐走向成熟。现在我们能查阅到的史料是在1933年,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 这是长征组歌歌词,也是那段历史的真实描述,在革命紧要关头,毛主席挽救红军挽救了党,威望越来越高。那个年代虽然艰苦,但有才艺的人会用自己的才艺,塑造革命领路人毛主席的形象。

后来在延安,表现毛主席的艺术形象已经很多了。现在能查到的有石板画、木刻、简笔画、木炭画、票证等,样式很多,新中国很多大画家都是那时成长起来的。再后来在解放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画像、塑像也越来越丰富。可以说,毛主席画像的发展史也能反映出中国革命的历史。


毛主席标准像的出现也是革命事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前,天安门城楼曾挂过两个版本毛主席画像,两幅像基本算是毛主席的生活照。第一次是在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画像主笔是著名油画家董希文。1949年7月7日,北平各界人民纪念“七七”抗日战争12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前举行,天安门城楼上同时悬挂了毛主席和朱德两幅画像,这幅毛主席画像的主笔也是董希文。1949年从开国大典开始,天安门城楼开始正式悬挂毛主席画像。


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当时有一个细节,斯大林穿着大元帅服,毛主席穿着朴素的中山装,两位领袖站在一起感觉不太一样,信息传到北京,中央决定尽快给毛主席制作标准像。毛主席回国后,派记者拍了很多照片也没用上,最后用的是毛主席跟劳模合影的一张照片用来做标准像,后来的国事活动,就开始使用毛主席标准像了。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更换了六个版本,这六个版本主笔分别是周令钊、辛莽、张振仕、王国栋。我的老师王国栋画了1964年的第五版和1967年的第六版。最终确定的画像版本,就是第六版。


前五个版本都有印刷,第六版一直没有印刷,老师王国栋在2019年去世,他最大的愿望也是这件事。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在这个特殊节点,我完成了第六版毛主席画像的印刷母版的绘制,并将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亮相,算是交了一份答卷。

邢秋成绘制的第六版毛主席画像(受访者供图)


谈创作难度

“压力非常大,不仅考验绘画能力,更考验综合素质”


新京报:绘制毛主席画像有哪些特别要求?

邢秋成:绘制毛主席像与绘制普通肖像确实不同。毛主席像的绘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毛主席像的熟悉和丰富的情感寄托,对毛主席像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样式需求越来越丰富,有老百姓家里悬挂的,有国事活动、国家标志性建筑、会场会议需要悬挂的等。

标准像经常用于国家正式场合,既然是代表国家必然要有一致性。王国栋老师总结过去经验,制定出了统一标准,比如头像、衣服和天空的比例、整体色调的把握、笔法的运用等,都有具体要求。

第六版毛主席像参照的是毛主席71岁时所拍的照片,画的时候既要准确反映毛主席真实形象和神态表情,又用绘画手法将照片进行适当提升,准确展现出伟人形象和精气神。具体描绘时要注意,眼睛是反映精神的,鼻子是反映性格的,嘴是表达情感的,毛主席形象慈祥庄重,眼神深邃远望,额头饱满,这些特征要准确表达。还要注意色彩和笔法运用,整体效果要适合天安门建筑风格、红墙背景和周围环境,画框造型和金色也要做到画像与天安门城楼完美一致。


天安门城楼第六版毛主席画像,既是历史的形成,也是历史的选择。毛主席形象深入人心,“在北京天安门前合个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到北京必做的事,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幅东方伟人的画像。所以我们在绘制这幅画像时压力非常大,不仅考验绘画能力,更考验综合素质。

新京报:一幅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难度在哪里?

邢秋成: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创作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因为画幅巨大,站在前面作画时人的正常视野无法看到整个画面,要做到既能进行局部刻画,又能把握好整体确实不易,这就需要平时特殊的训练。

多年来我们已形成了一套方法,简单说就是功夫在心中,现场只是在实施。绘制这幅像,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好的绘画基础能力,二是必须要有绘制大幅画像的训练。有些画家画小画很不错,但画大幅像就画不好,其实就是缺了这一步的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项专业。


邢秋成在绘制大型毛主席画像现场(受访者供图)

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画毛主席像时就要处理好画像与个人风格的关系。画家的笔触、色彩的运用都要服从于画像需要,不能过多展示个人技巧,艺术要服务于对象,要有敬仰之心,简单凭感觉是完成不好的。当年王国栋老师要求我们,要摆正毛主席像和个人的关系,“任何人都不许把名字签在毛主席像画面上”。以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新京报:最近在创作哪些作品?


邢秋成:为纪念毛主席诞辰,我正在创作《开国领袖毛泽东》,我要找当时各方面史料,看很多有关的书和影像资料,了解那时的背景、环境和条件,查看细节,了解毛主席那时的年龄和形象特点,找见证者的回忆文章,借鉴总结其他作品经验,进行合理取舍和再创作,尽可能把开国大典场景中毛主席的形象最完美的展现出来。


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时,我曾创作了油画《开国领袖毛泽东》,今年的创作是在提升,争取拿出更好作品。这幅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就是我的工作过程。

邢秋成在创作

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能终身以此为业是件幸运的事”


新京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多吗?你是如何选择这条职业道路的?

邢秋成:北京作为首都,国事活动多,需求也多,但外界知道我们的并不多。1964年中央有关方面要求要提升领袖画像的质量,领袖肖像组开始组建,当年的肖像组成员都是当年画家中的大家。

其实,从1964年以后绘制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一直是一个集体,我的老师王国栋既是这一工作的开创者,也是后来的负责人和把关者,每次画像由谁来画都由他来决定。2014年以来,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任务,交给了其他美术机构完成。

我是1975年被特招进入领袖肖像组的,也就是未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当时与王国栋同代的画师有的岁数比较大了,画大幅画像很吃力。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像是6米多高,人民大会堂的毛主席像是7米高,军事博物馆的毛主席像是8米高也是最大的,还有其他方面的需求量也很大。

为了接好班,有关方面决定在北京市招“10个小孩”进行培养,“10个小孩”是那时的特殊称呼。后来老师告诉我,他走访了三十多所学校,从500多人中选中了我们10个,当时感觉非常荣幸。

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能终身以此为业是件幸运的事。

新京报:当年的学习难吗?

邢秋成:进了肖像组,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不知疲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时的努力为我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很早就下定决心,要一辈子做下去。我性格执着,这也成全了我。王国栋老师在2008年曾给我一句评价,他说“你是10个里最刻苦的一个”。我感到非常惊讶和安慰,因为老师很少评价我们。

王国栋在天安门画室外留影(受访者供图)

从事这项工作,王国栋老师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要艰苦奋斗。很多工具不是买而是要自己动手做,个人用的柜子是我们跟着老师到木工车间去裁切板子,然后自己组装的。那时文艺系统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是必修课,刚参加工作我们去农村锻炼了三个月,回来后开始业务学习,首先从基本功练起,老师进行指导,学得快就早些独立工作。我是1977年开始独立工作的。

通过长年累月研究,王国栋老师总结出了8个型号的毛主席像,不同位置摆放什么尺寸,色调把握都有严格要求,我们时常去现场勘察测量。这套标准的制定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


谈创作感悟

“画家要是失去了生活,创作就没有了源泉”


新京报:一辈子只为了画好一幅像。可以谈谈创作感悟吗?

邢秋成:这幅画像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共和国符号,面对的是全国和全世界,一定要守护好、传承好。时间越久,越感觉伟人的伟大,越想把毛主席像画得更好。

今年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举办了馆藏艺术精品展,我绘制的毛主席画像也在其中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潘世勋、罗工柳、恽圻苍等老一辈画家的作品。在战争年代,受条件所限,很多历史事件无法再现。绘画、雕塑可以再现当初,用画作、用文物来讲述历史,确实效果好。

画家的生命力体现在作品上,作品离不开生活,艺术作品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画家要是失去了生活,创作就没有了源泉。孤芳只能自赏,只有融入生活才能出好作品,也是画家的价值所在。

为了准确把握毛主席的人物形象,我阅读了大量书籍,除了毛主席自己写的书,还有他的亲人、身边人员的回忆录等。我与他们交流,听他们描述毛主席的故事和形象特点。在韶山,我还特意走了一次“毛泽东小道”。这条小道有8公里,当年他10多岁,为了去外婆家读书,漆黑夜晚就穿梭在这条小道上。走了这条小道,才明白青年毛泽东在小时候为了多读书,条件是多么的苦,对我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我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看到不同革命时期的大型油画,很多来自著名画家之手。现在不少画家朋友苦于创作题材,我觉得只要深入生活就会有创作空间。


谈传承

“我有责任把画毛主席标准像的技艺传承下去”

新京报:退休后的状态是怎样的?

邢秋成:我从17岁开始学习画毛主席像,画了一辈子,现在虽然已退休但身体还可以,目前依然在画。我有责任把毛主席标准像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毛主席形象,了解毛主席标准像,了解这幅画像背后的故事。

新京报:应该如何传承好这项技艺?


邢秋成:王国栋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虽然离开几年了,但一样影响着我,我一直追随老师的步伐来提高自己,努力把毛主席最完美的形象展现在画作中,为宣传好毛主席形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京报记者 何强   

校对 李立军 受访者供图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何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 画师邢秋成:画领袖肖像难处在于怎样才能画得传神
时事
画师邢秋成
政事儿
天安门毛主席像画师王国栋去世
政事儿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