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研制的新型海洋漂流浮标正式发布
新京报 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磊
2023-09-27 23:00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9月27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国际启动大会在青岛市盛大开幕。在此次大会上,欧洲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乔方利率团队研制的新型海洋漂流浮标正式发布。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浮标的研制获得了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测大科学计划(OSF)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这个商业化的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直击国内外长期以来海洋观测费用高昂的痛点,具有超低成本、实时多要素监测等明显优势,对大幅提升人类全球海洋观测和预测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海浪观测与研究历史悠久,但由于观测费用高昂,实时大范围现场观浪仍是一个难题。乔方利团队多年原创研究表明,海浪除了本身对海上活动产生显著影响以外,小尺度海浪还会通过调制上层海洋湍流和海气通量,在大尺度海洋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测量能力上看,该浮标最高可每十分钟获取一次波浪、海流、温盐和水汽等信息,经过解算压缩后可直接通过北斗卫星发回地面数据中心。该浮标的现场测量精度与目前国际通用的昂贵测量设备相当,如波浪波高、周期、波向参数与价值百万元设备的测量差别分别不超过5厘米、0.5秒和3度。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在近海和大洋多个海域进行了现场观测实验,并与目前通用的海洋经典观测设备进行了多次比对。


此外,目前基本配置的漂流浮标不仅能够观测海浪,还可以观测海流、水位、大气的风温湿压、气柱水汽含量等诸多要素。

此次发布的新一代GNSS浮标商业化版本大幅降低了成本,并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续航时间版本,随时开展自主加密观测。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表示,未来通过进一步技术攻关,将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以进一步保护全球海洋环境以及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建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央广网点赞山东烟台:从“向海而兴”到“绿动未来” 为全球岛屿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AI耗电引发碳信用狂欢(碳报第153期)
财经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第十场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第一场
新京号
海合安文旅践行“主题化生活方式”,开启全新品牌战略
企业资讯
一周碳要闻:新能源央企加速奔赴资本市场(碳报第154期)
财经
动态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
新京号
我国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硕士生毕业,超70%服务国家战略
教育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苑名匠发布,“中国天眼”团队等获此殊荣
时事
大戏看北京7月14-20日文艺资讯丨昆曲《李清照》展才女人生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