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研制的新型海洋漂流浮标正式发布
新京报 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磊
2023-09-27 23:00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9月27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国际启动大会在青岛市盛大开幕。在此次大会上,欧洲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乔方利率团队研制的新型海洋漂流浮标正式发布。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浮标的研制获得了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测大科学计划(OSF)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这个商业化的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直击国内外长期以来海洋观测费用高昂的痛点,具有超低成本、实时多要素监测等明显优势,对大幅提升人类全球海洋观测和预测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海浪观测与研究历史悠久,但由于观测费用高昂,实时大范围现场观浪仍是一个难题。乔方利团队多年原创研究表明,海浪除了本身对海上活动产生显著影响以外,小尺度海浪还会通过调制上层海洋湍流和海气通量,在大尺度海洋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测量能力上看,该浮标最高可每十分钟获取一次波浪、海流、温盐和水汽等信息,经过解算压缩后可直接通过北斗卫星发回地面数据中心。该浮标的现场测量精度与目前国际通用的昂贵测量设备相当,如波浪波高、周期、波向参数与价值百万元设备的测量差别分别不超过5厘米、0.5秒和3度。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在近海和大洋多个海域进行了现场观测实验,并与目前通用的海洋经典观测设备进行了多次比对。


此外,目前基本配置的漂流浮标不仅能够观测海浪,还可以观测海流、水位、大气的风温湿压、气柱水汽含量等诸多要素。

此次发布的新一代GNSS浮标商业化版本大幅降低了成本,并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续航时间版本,随时开展自主加密观测。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表示,未来通过进一步技术攻关,将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以进一步保护全球海洋环境以及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建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苑名匠发布,“中国天眼”团队等获此殊荣
时事
开发深海资源、探秘海斗深渊,海洋科学还要怎样创新?
时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5-2028年)
第一看点
气象预警专家杨继国:预警信息要让公众收得到、看得懂、会应用
时事
山东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开展国际候鸟护翼行动计划
新京号
2025中国科幻大会在石景山首钢园开幕!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对等关税”下的中国新能源(碳报第142期)
财经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社会资本进博物馆、12商圈启动改造,北京发布157项重点任务
北京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