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昔日“碱坑子”,如何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京报 记者 康晰
2023-09-18 11:04

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偶尔有一只白鹭轻轻掠过,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岸边,粉紫色的红柳随风摇曳。


9月7日,“四季看新疆第二季”之“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墨玉县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感受这“大漠千岛湖”的独特魅力。

 

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入口。新京报记者 李凡宗 摄

 

拉里昆,维吾尔语意为“开满郁金香的湖泊”。这里南依昆仑山北麓,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喀拉喀什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是一个集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大碱坑子,有水,湖面不大。”墨玉县水利局副局长严林这样形容开发之前的拉里昆。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促进生态平衡,墨玉县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对拉里昆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让这个“开满郁金香的湖泊”名副其实。


航拍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官方供图

 

墨玉县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办主任、拉里昆湿地公园负责人麦合穆提·麦麦提尼亚孜介绍,自2015年开始,当地种下4.5万棵树,建起一道防护林。从此,沙退、水清、鸟儿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繁衍生息。2018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墨玉喀拉喀什河下游拉里昆湿地公园为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这里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如今,这个昔日的“碱坑子”碧波连天、水草丰美。湿地内及周边地区统计有高等植物24科103种,分布有兽类25种,鸟类96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9种,鱼类6种。这里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再加上这里动植物物种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鸟类成群结队在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内栖息。官方供图

 

拉里昆湿地处于新疆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上,每年春秋鸟类迁徙季节,候鸟成群结队,数量众多,场面蔚为壮观。

 

家住雅瓦乡巴什艾日克村的玛依拉·阿布杜买买提特意选了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和朋友一起来这里游玩,她告诉记者,她家离这里很近,自己时不时就会来湿地公园散步、拍照。

 

48岁的当地居民买买提·阿卜都拉也经常会来这里逛逛,他说,“这里就是我理想中的沙漠绿洲。”

 

新京报记者 康晰 校对 赵琳


相关专题

沿着河湖看新疆丨走进和田

相关推荐
新华社关注东营|在黄河与海洋碰撞处聆听和谐共生交响曲
新京号
白城市市长杨大勇: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吉林西部增长极
时事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欢迎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
时事
山东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新京号
山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保持全国前三
新京号
河北张家口市委书记赵文锋:加快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
北京
北大教授把课堂变成探案现场!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春节年货就这么办;《漂白》被指抄袭,创作借鉴边界在哪
时事
经济日报头版关注:旭日雄安
新京号
一把手访谈丨丰台区区长初军威:打造4+4八大产城融合生态圈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