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专访金元浦:用科技赋能传统文旅,以传统文脉赋予科技内容和灵魂
新京报 记者 张建林 王嘉宁 编辑 刘梦婕
2023-09-16 00:28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双线交错的发展态势,期待未来走向双向奔赴、双向融合。

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与以旅彰文”平行论坛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作题为“走向高质量新形态:我国文化旅游的双线交错与双向融合”演讲。他表示,目前我国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已进入新阶段,文化服务业与文化新业态双向奔赴、相须为用,展示出一个新的境界。


当前我国突出的文化服务业有哪些?非遗和旅游要怎样融合?如何看待国潮的发展趋势?带着这些问题,9月15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专访金元浦。


9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在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双线交错的发展态势


新京报:目前,我国文化旅游、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怎样的阶段?


金元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357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快3.3个百分点。文化企业利润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以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为主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延续一季度快速增长态势,比上年同期增长76.2%。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文化经济、文化旅游大部分是这一类,属于传统形态,被归为文化服务业。


另一部分叫文化新业态,类似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多媒体、直播、短视频等类别。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近40%,并正在成长中,对整个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5.6%。


所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双线交错的发展态势。一条线是与文化和旅游相关的、相对传统和大众化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条线是文创产业未来更多地在高端、创意方面发展,主要是高质量升级带来的一大批新形态,这些形态与数字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等相关。


目前,这两条线相互交错、交汇,形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强烈交互、融合发展的新需求与新趋势。可以期待,未来双线交错将走向双向奔赴、双向融合,文创、文旅将更新换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让AI和IP双向交互、融合发展


新京报: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旅游等文化服务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目前我国突出的文化服务业都有哪些类别?


金元浦:比如国潮,天南地北全面开花,最近博物馆也门庭若市。今年上半年,我国影视业也创造了比较好的成绩。还有暑期研学,展现出了非常强劲的态势,学生们来到北京后,都会去北大、清华看看。


迎来爆发式需求的演出业也很火,以及借高质量新发展之势而大热的会展业、与体育休闲娱乐相关的人民体育活动、火热的农文旅、民宿与乡村休闲度假、非遗等。


新京报:非遗发展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非遗和旅游要怎样融合?


金元浦:非遗的发展展示出了新的面貌,也有很多成果。这些年,文旅部推出了不少非遗发展案例,像南京的秦淮灯会、湖北的郧西七夕节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湖北的郧西七夕节上,除了有真实的声光电特效,还有数字虚拟的牛郎和织女,把虚拟的数字人融入整个活动中。


实际上,我们必须对我国种类浩繁的非遗进行仔细甄别,划分等级,分类指导,从两条路线推动其发展。一条路线是选择那些已经证实无法在现代社会再度产生关联的遗产,原汁原味地修理复原,送到博物馆,证明中华民族走过的历史;另一条路线是提炼非遗核心元素,进行再度创新设计,投入文化市场,接受当下消费者的双重检验——文化蕴涵的检验和市场销售的检验。


此外,我认为要以高新科技赋能传统文旅,以传统文脉赋予科技内容和灵魂。也可以把它表达为AI和IP的双向奔赴与双向交互,两者融合会带来新的发展、形成特色。


国潮3.0时代,人们对更高层次文化产生兴趣


新京报:在你的演讲中还提到了国潮,你如何看待当今国潮的发展趋势?


金元浦:青年群体是“国潮”的消费生力军。有调查显示,2022年传统文化节目的累计观看时长达8446万小时,相比2021年增长近6倍,其中“90后”和“00后”是主力观看群体,占比70%。在国风元素与消费深度链接的背景下,青年群体同样展现出了极大的消费热情和强劲的消费能力。


“国潮”3.0时代,在表现形态上,我国传统的物质或精神文化元素与新潮的产品或内容元素通过创意连接起来。举例来说,有民间民俗的“非遗”创意,比如卡通版的皮影戏;文人精英的艺术审美利用,比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各种数字互动;还有帝王贵族的文化转化,比如故宫的文创产品;以及商业老字号或国产老品牌的再改造,比如新国货。


再比如汉服,“Z世代”的青年很容易接受汉服。许多旅游景区都有人穿汉服,旅游景点也提供了这方面的服务,像浙江的一些酒店会为客人准备汉服。游客可以租,也可以买,去景点拍照打卡,这就形成了行业新特点。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人们对更高层次的文化产生了兴趣。


新京报:现在很多景区都有沉浸式主题体验的设计,你如何看待这种新形式?


金元浦:景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顺应消费升级、提质、转型的新趋势,完善文化旅游元素和传统商业业态的同时,努力尝试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文旅新形式,开始将沉浸式主题体验设计作为突破瓶颈的新抓手,通过增加体验式、互动性强的新业态,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


但沉浸式并不仅仅是特色实景、灯光氛围、AR/VR、近景演艺等某一项的落地,而是通过文化挖掘、主题塑造、体验设计、场景呈现、内容技术、互动装置、商业化延展等手法,运用综合性技术服务能力为游览者打造一个身临其境、其景的空间,让游览者达到“忘我”的愉悦状态。深度沉浸式更追求让消费者达到“心流状态”,从而形成更强的吸引力和黏性。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建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银发风采里的青春注脚——北京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指导部青年团队侧记
新京号
千年文脉作轴,徐州彭城七里重塑城市更新标杆
时事
“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启动
新京号
北京市属公园首个AI数字人客服上线,在颐和园服务游客
北京
“五一”即将来临,北京海淀推出五大主题板块、17项特色活动
北京
中国影都文娱产业园正式揭牌运营
新京号
打造文化新IP——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观察
新京号
消博会北京主题日亮出优惠政策,诚邀企业共享消费市场新机遇
北京
石景山区受邀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文创动漫嘉年华
新京号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