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50余名北大师生走进中关村软件园,在“园区行”中感受前沿科技
新京报 编辑 缪晨霞
2023-09-10 13:47
园区行给了在校师生一个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尤其是了解科技发展和文化创新最前沿的机会。


“这是智慧家居生活空间,智能机械臂正在制作早餐。”“这是我们开发的裸眼3D屏幕,它可以追踪眼球为你呈现裸眼3D效果。”“同学们可以走到绿幕前,系统会为你实时合成和大黄蜂互动的影像。”……9月8日下午,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来自北京大学的50余名师生。在这个集聚了联想、百度、腾讯、新浪等789家企业的园区中,来自联想、腾讯以及中关村软件园的工作人员正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这群观众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园区行”活动的“园区体验官”。记者了解到,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网信办主办,市文资中心、新京报社承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3园区行活动正火热进行中,而当天正是“最美园区主题日”。活动中,北大师生们走进中关村软件园的数字展厅以及园区的代表性企业联想和腾讯,与企业面对面,感受科技发展和文化创新的前沿成果。


“园区行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当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力量。”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处处长邹璐巍对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说道,“文化产业园区是近些年来北京市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北京市有97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关村软件园是其中一家,它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代表性园区。”邹璐巍表示,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园区行对北京有更深入的认识,深刻感受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创中心的独特魅力。

北大师生走进联想未来中心展厅。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北大师生走进企业,与前沿科技面对面


机械臂“左手”夹起一块吐司放进烤面包机,“右手”冲了一杯咖啡,然后又煎了一个荷包蛋,把它们组合成了一个三明治。一份简单的早餐就这样完成了。在联想未来中心的家居生活空间中,由联想研发的智能机械臂正在演示做早餐。新奇的科技成果展示,与贴近生活的应用场景,引得同学们啧啧称赞。


联想未来空间中,机械臂正展示制作早餐。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这只是联想未来中心展区的一角。在“园区行”活动中,北大师生们走进联想,在解说员和“数字光柱”的指引下,参观了生活家居、智能汽车、游戏、数码等不同场景中的科技产品,感受到了企业前沿科技的发展成果。


除参观讲解,同学们还进行了亲身体验。在游戏场景的应用展示中,就有同学体验了联想的沉浸式游戏设备。体验的同学坐在三面屏环绕的模拟赛车座位上,操纵油门和方向盘进行模拟赛车驾驶,通过座椅周围的液压杆感受着仿真的游戏场景。

离开联想后,“园区体验官”们又来到了不远处的腾讯北京总部大楼。


“我们以前说连上网,现在说接入云。”腾讯集团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腾讯云”在不同场景的前沿应用,展示了腾讯云为智慧旅游、智慧校园、智慧零售、智慧金融赋能的成果。


“很多同学可能都玩过游戏《王者荣耀》。游戏里杨玉环的皮肤服饰纹样,就是我们与敦煌研究院的老师商讨之后选定的。这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和游戏的融合成果。”解说员还从游戏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讲到腾讯研发的数字中轴线、数字长城项目,展示了企业在“科技+文化”方面的融合成果。


腾讯解说员为同学们解说“数字中轴”。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中关村软件园作为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的示范园区,同时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中关村软件园产业服务部副部长谷月为记者解释了选择这两家企业进行参观的理由,“我们选择的两家代表性企业,都在文化和科技上具有很强的属性。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参观,了解企业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的新动向,并能和企业进行一些互动。”谷月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和优秀师生交流的机会。

产教结合,园区行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


“通过参观,我对未来自己创业的方向更明确了。我之后可能会结合软件与AR、VR的优势去做一些创业项目。”马鑫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名研一学生,正在进行自己的创业项目。他特别提到,在今天的活动中遇到了软件园的负责人,邀请他们的项目到中关村落地。


马鑫提到,在园区行中见到的AR/VR实景效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腾讯的游戏展厅,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沉浸的体验。因为现在服务行业最需要的就是提高消费品质。通过AR和VR技术,配合声光电效果,能够让大家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他还表示,希望以后能在园区中看到更多更加尖端前沿的科技成果。


“我感受到技术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这对我日后的研究也有很多帮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博士二年级学生邓源正从事数字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她表示今天的活动带给她很多启发。


邓源提到,当天印象最深刻的是整个园区对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视。“‘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是落实北京市‘四个中心’定位的关键点之一。今天看到很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跟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案例,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邓源看来,园区行的活动让大学生能够走出象牙塔,走出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框架。“因为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时候实践是领先于理论发展的。所以今天对我来说也是特别好的学习机会。”


北京大学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部长杨森表示,园区行给了在校师生一个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尤其是了解科技发展和文化创新最前沿的机会。“同学们在展厅中体验最新科技对于生活、家居、金融等方面的影响,也感受到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对于社会的改变。”杨森还提到,希望能在2023年的园区行活动中走到更多有特色、有质量的文化园区,让同学们获得成长。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

相关推荐
园区行走进中关村软件园,首都学子沉浸体验创新生态与科创文化
教育
获诺奖后的第11天,莫基尔北大开讲
新京号
北京电影学院师生探访首创郎园station,解锁园区产业形态
教育
东方素养“网球第一课”公益活动在京举行
消费
亮点提前看!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将于10月16日至18日举办
新京号
知识的海洋 创业的宝库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10月在顺义启幕
新京号
中国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总结展望会在京举行
商讯
文脉赓续 活力勃发 ——写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前夕
北京
六载同行 顺义与HICOOL共成长
新京号
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开幕 构建全球合作新版图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