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王传君:现在看这个世界,没那么愤怒了丨人物
新京报 记者 滕朝 郭延冰 编辑 吴冬妮
2023-09-04 18:03
“人生就是在不断打脸的过程中成长的”,以前的王传君,说话直言不讳。而现在的王传君,更懂得了人情世故,身上的刺逐渐被磨平,内心也变得更加柔软。

王传君饰演的角色再次出圈了。


电影《孤注一掷》上映前,王传君在片中饰演的陆经理“前一秒杀人,后一秒拜佛”的镜头火遍短视频平台。电影上映后的路演中,很多观众反馈:“不像演的,建议查查”。


王传君上一次被观众如此热烈地讨论,还是五年前,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期,他在片中饰演癌症患者吕受益。


从《我不是药神》到《孤注一掷》,王传君聊到这五年里的变化称,“人生就是在不断打脸的过程中成长的”。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五年时间,王传君的表演一如既往地让人过目不忘,但有些转变也悄悄在他身上显现。他接演了电视剧,上了真人秀综艺,打破了之前的“誓言”。“人生就是在不断打脸的过程中成长的”,面对新京报记者,王传君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反思那时候的自己,有种“迟到的叛逆”。那之后,他参加了真人秀《五十公里桃花坞》,被山河湖海和新交的朋友所治愈。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女儿后,他看这个世界不再那么愤怒了,内心开始变得柔软。他最开心的就是给女儿做各种点心,陪女儿看动画片,每天演各种各样的动物。“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去给动画片配个音什么的”。王传君说。


松弛

熟悉的团队会给王传君带来极度的安全感和自信,特别是一些大的情绪戏,在镜头前就会更加放松自如,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谈及表演,“自由”是王传君口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汇。他喜欢跟一些有想法、拍戏方式独特的导演合作。


导演程耳拍戏,经常不断调整剧本。在现场,时不时会给演员来个飞页(指拍摄过程中,针对已定剧本进行删改或添加的拍摄内容)。王传君特别享受这种创作方式,“那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创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得把自己全都丢进去,才能在不同的语境里成为那个角色”。


拍摄《无名》时,导演程耳会不断调整剧本,很多戏份也是演员和导演在拍摄前临时定下的方向。


《无名》最早的一支预告片里,有一场王一博和王传君在海边的抛尸戏。那是几位主创从凌晨一点一直聊到凌晨四五点才定下的方案,天亮了就去拍了。“程耳导演在文本上的要求非常严苛,每一句话都要有玩味,所以大家就得一直琢磨这个事”。王传君说。


娄烨导演也让王传君在表演中感受到极度的松弛和自由。“你可以自由到任何地方,现场是‘失控’的,他(娄烨)会负责在‘失控’里找到一种有序”,回想起和娄烨的合作,王传君都觉得挺刺激的。


在王传君看来,和娄烨合作是件很刺激的事。(图为王传君出演娄烨作品《兰心大剧院》)


和娄烨合作过的演员,都知道他拍戏有个习惯——经常不喊咔,任由演员自由发挥。“现在越发严重了”,王传君说,有一次拍戏,他和几位演员演了90多分钟,导演都没喊过咔。之后导演自己拿了一部DV,又多加了一个机位在那拍,已经把自己拍开心了。“90多分钟里发生了太多戏剧性的故事,但又很合理,确实是那几个人会干的事情”。王传君说,所有台词全都是即兴的,必须提前做大量功课,关于年代、角色等方方面面,全都得熟悉。


这几年,王传君的合作对象大多是比较熟悉的团队,文牧野、程耳、娄烨等导演都至少合作过两次。熟悉的团队会给王传君带来极度的安全感和自信,团队越熟悉,输出就会越没有障碍,特别是一些大的情绪戏,在镜头前就会更加放松自如,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秃鹰

王传君觉得这种动物属性,挺像陆经理这种身份地位的人。“他究竟对谁真诚了,并没有,他的目的就是压榨”。


电影《孤注一掷》虽然是王传君和导演申奥的第一次合作,但两人很早就认识了。2017年,王传君在拍《我不是药神》时,摄影师王博学就将王传君介绍给了申奥,当时申奥正在准备他的第一部电影《受益人》,虽然两人没有合作,但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会在一起聊聊,互相疏导一下。


申奥找王传君出演《孤注一掷》时,两位主演张艺兴和金晨已经定好了。“他可能不太确定我会不会去,非常客气地说,现在已经弄得差不多了,我们终于要合作了”。王传君看完剧本,觉得陆经理这个角色虽然是一个反派,干了很多坏事,但对观众应该也能有一些警示作用。


开机前,王传君想为陆经理这个人物寻找一个动物属性。“我们学表演的时候就有动物模拟课,老师说演一个类型化的人物,如果能找到一个具体的动作,会更好地代入到那个角色”。王传君最开始为陆经理设定的动物属性是蛇,能够吞噬掉所有东西,把所有东西卷起来的那种感觉。但后来他发现,其实陆经理也不是诈骗集团最高端的领导,他上面还有头目。


等定完造型之后,王传君看着自己高高的发际线,突然想到了秃鹫。“秃鹫经常在空中盘旋观察,吃的都是腐肉,永远在蚕食剩下的动物躯体”。王传君觉得这种动物属性,挺像陆经理这种身份地位的人,就把秃鹫的一些特点放到了角色身上,比如脖子习惯性前倾、喜欢搂着别人、把双手插在后背像张开翅膀一样等细节,发现还挺合适的。


王传君给《孤注一掷》中陆经理这个角色设定的动物属性是秃鹰,喜欢盘旋观察,吃的都是腐肉。


在王传君看来,陆经理得是一个“PUA大师”,才能管理那么多人。他讲粤语,给手下员工做辣椒炒肉,其实都是跟手下人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他究竟对谁真诚了,并没有,他的目的就是压榨”。


片中陆经理吃着冰棍第一次出场的戏,其实是后拍的。影片拍摄地在海南,天气特别热。王传君又爱出汗,他就想将自己汗渍渍的状态用在戏里,准备了一块手帕,又想给自己找点福利,就问导演,这么热的天能不能边吃冷饮边演。导演申奥在创作上也特别开放自由,表示完全没问题。这就有了片中王传君吃着冰棍出场的放松表演。


“我表演不太喜欢规规矩矩的那种,我需要不断地动,我觉得只有在动的状态下才能有静下来非常吓人的那种瞬间。”王传君对新京报记者说。


开场那场戏,王传君还有一个开枪的镜头,一只手举着枪,另一只手堵着耳朵,“也不是设计的,我觉得那款枪声音应该很大,我自己的反应是应该需要这样。而且明明开枪还要堵耳朵,这是一个挺事儿的感觉,对人物好像还能有更多的诠释”。拍完之后导演觉得这个动作挺好,就保留了。


和王传君有多场对手戏的演员金晨,在采访中多次提及,有好几场戏都被王传君的表演给吓到了,每次演的时候都非常害怕。其中有一场就是陆经理让金晨饰演的安娜跪下。王传君说,当时他跟导演商量了好几种方案,让观众觉得这个人物危险,似乎之前侵犯过别人,但也不想用太赤裸的方式。现场拍摄时,王传君就想捕捉金晨最直接的反应,没有提前排练,抓着她的头跟她说了那段台词,金晨一下子就愣住了,真的被吓到了。


在多场对手戏中,金晨几次被王传君的表演吓到。 动图来自该片官微


电影路演时,王传君听到观众对角色最多的反馈就是“不像演的,建议查查”。“大家觉得演得是这么回事儿”,在王传君看来,也算是对自己表演的褒奖吧。


“打脸”

“以前自私地觉得我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要,我不管”。王传君觉得,这样不太现实。如今,他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内心柔和了好多。


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王传君曾接受新京报深度专访。采访中,王传君曾坦言,之后不会再接电视剧,也不要过度曝光,“曝光过度会影响角色在银幕上的可信度,我的工作就是让你相信这个人是这样的,如果你天天都看到我在那,就没意思了。”


然而,这两年,他又用行动推翻了之前的言论。2023年,他出演了电视剧《三体》,还有一部主演的剧集《她的生存之道》待播;近两年,他又连续参加了真人秀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录制。


在电视剧《三体》中,王传君饰演了物理学家丁仪。


“人生就是在不断打脸的过程中成长的”。王传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反思那时候的自己,有种“迟到的叛逆”。


王传君小时候,母亲经营着一家小饭馆,时不时母亲就让王传君表演个节目,唱歌给客人听。那时候的王传君性格内向,内心极度矛盾,但又不得不满足母亲和客人的需求。多年以来,他一直适应着周边的环境去生活,体面地打理着人际关系。


然而,2016年年尾那段时间,他集中体验了所有人生极致的事,事业不顺,好友与母亲相继离开这个世界。那个时候,他开始“放飞自我”,整个人都翻了一个面,开始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因为在这之前是妈妈的儿子,后来你得变成自己的时候,就开始有点叛逆,觉得反正我现在找到自己了,就要决定自己的路是什么样子”。王传君说。


那时候的王传君,开始对不喜欢的事情说不,说话直言不讳。而现在的王传君,更懂得了人情世故,身上的刺逐渐被磨平,内心也变得更加柔软,“以前自私地觉得我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要,我不管”,王传君觉得,这样不太现实。


促使王传君心态发生转变的,就是那档让他“打脸”的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2021年疫情,王传君哪也去不了,就待在家里看综艺,“因为看综艺的时候会觉得轻松一点,你不会想太多不好的事情”。就是那段时间,他看了《五十公里桃花坞》,觉得还不错,如果能去也可以。“想着想着,这事儿就来找你了”,王传君说,自己在桃花坞待了两年,就觉得山河湖海真的是可以治愈人的。


参加真人秀《五十公里桃花坞》,让王传君在山河湖海中得到治愈。


不过,治愈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节目一开播,王传君依然有些“水土不服”。宋丹丹安排大家表演节目,王传君说:“我不要,我其实今天都还挺开心的,我觉得是个没有压力很和平的环境,在开会之前一直很开心,直到说到表演节目我就很不开心了。”当晚,#王传君拒绝宋丹丹提议#就上了热搜。


在后来的节目中,王传君也反思了,不应该那么直接地说“不”,其实可以有更软着陆的方式去表达。之后一集节目,王传君被“流放”到孤岛上,磨咖啡的时候,他还惦记着朋友们,记得宋丹丹和董璇想喝咖啡,想要装一些磨好的咖啡粉给她们带回去。哪怕那只是朋友们随口的一句话。


节目中,他还结交了比自己小13岁的新朋友王鹤棣。王鹤棣的阳光热情,像“小太阳”般温暖了王传君。而王传君也像哥哥一样照顾着这个弟弟,王鹤棣想要弄一个篮球架,王传君就在大晚上耐心地为他安装。


“自己慢慢地会被影响,每个人提出任何一件事情,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如果能够帮助别人完成一点点心愿,也是一个挺好的开始”。王传君如今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内心柔和了好多。


王传君(右)与电影《我不是药神》主演章宇(左)、徐峥(中)在影片拍摄现场。


王传君有些许“社恐”,人太多会有些不适应,但在拍摄现场,他却变成了“社牛”,是最活跃气氛的那一个。“我希望工作最高效地完成,只有现场气氛轻松了,大家才能放下防备,把最真实的东西呈现出来,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王传君说,即便自己是“社恐”,也得努力去把这件事情做出来。


导演申奥说,《孤注一掷》拍摄期间,即便没有王传君的戏,他也会每天到现场去看其他演员表演。他一直在凝聚组里所有演员,把大家拉到一个很平均的水准上。对于王传君来说,这不是他第一次干这种事,早在《我不是药神》的时候,他也是每天都在现场。“文牧野说,我就是个‘502’,就是个胶水,负责把大家粘在一起。”王传君说,这似乎也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转变

“生活的感受远比看电影来得更多,自己能亲身感受到的,比那些别人给你的都好。”


如果说《五十公里桃花坞》的录制经历,为王传君心态发生转变带来一种外部刺激,那么成为父亲这件事,最终成为他心态转变的一种内驱力。


“有了小孩后开始放开很多东西,你看这个世界没有那么愤怒了,你开始把关爱聚焦在某些事情上,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变化”。王传君说,以前觉得自己很难,不会在意当时大家都挺难的,就选择自己觉得舒适的方式去生活,觉得对未来创作会更好,但后来发现不能这样,太自我了一点。


折射到工作中,对王传君来说,现在表演会稍微保守一点儿,不会演太过分的那种坏人,输出的东西正好也是自己想要输出的就行。“我生的是女儿,肯定得给我女儿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反正不要太暴力或者吓人就行,不要吓到小孩,小孩以后长大看到爸爸怎么是这样的,就不好了”。而在有孩子前,王传君不会有这种想法,“觉得想演就演了”。


在娄烨的电影《兰心大剧院》中,王传君与日本演员小田切让有过合作。拍戏间隙,他们经常一起喝酒聊天。王传君问小田切让:“拍过这么多好电影,平时在家都看什么片子?”结果对方说,在家从来不看电影,就陪儿子玩。“生活的感受远比看电影来得更多,自己能亲身感受到的,比那些别人给你的都好。”


彼时的王传君还没有孩子。如今新京报记者将当时王传君提问小田切让的同样问题抛给他时,得到了几乎一样的回复。


王传君说,带孩子是一件非常费精力的事,必须全身心投入,一直盯着。他最近看得最多的是动画片,比如《嗨!道奇》《汪汪队立大功》等,陪孩子看了无数遍,不仅要陪看,还要不断地跟女儿切换各种角色表演,“每天要演好几条狗,演各种各样的动物”。“嘿,宝贝,现在到了阿奇时间,噔噔噔噔……”王传君手舞足蹈地模仿起哄女儿开心的动画经典台词。“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去给动画片配个音什么的”。王传君说。


电影《孤注一掷》中,王传君饰演的陆经理同样也是一个“女儿奴”。


因为工作关系,王传君大部分时间都在剧组。女儿现在小,还没上幼儿园,他就带到剧组,收工回去就陪她玩。“每天盼着收工,也不盼着收工,因为盼着收工就有另外一个更大的工程要去完成,每天精疲力尽”。王传君笑着说。


王传君从小在母亲的餐馆长大,从小就爱吃。母亲不在了之后,很多东西吃不到了,他就开始自己做,可能是基因上的优势,他厨艺非常好。王传君聊起最近做的羊肉水饺,更是赞不绝口,“煮完的羊肉切大块,用孜然腌一下做馅,真的好吃”。聊起吃的,王传君两眼放光。


他做点心也非常拿手,女儿吃的点心他全都会做,蛋糕、面包、麻薯,光是蛋糕就能做好多种,芝士蛋糕、巴斯克蛋糕、柠檬蛋糕。采访中,他向身边的工作人员炫耀道:厉害吧!对王传君来说,做饭是他的兴趣爱好,也是他解压的一个途径,“做饭特别解压,别人吃的时候你就更爽了”。


对 话

王传君:我不是艺术家,只是认真工作的人


新京报:电影《孤注一掷》中有一个陆经理拜佛的镜头,影片上映前就在短视频平台出圈了,当时有想到角色会这么火吗?


王传君:完全没有。我之前也没用过短视频平台的那些软件,不知道它的影响力是这样子的。一直到后来朋友们或者同事给我转发各种各样的人模仿拜佛的镜头,我觉得怎么会这样子,我不懂,但我很受震撼。


新京报:《我不是药神》上映后也很爆火,之后有很多剧本找到你,但这几年你的产量并不是特别高,你很享受这种创作频率吗?


王传君:我很享受,精力也是有限的,所有戏的时间也不能卡死在一块,一年这几个就可以了。大部分可能时间不合适,因为其实拍戏是这样,每年的四五月份、九十月份是旺季,大家都喜欢在这个季节拍,因为拍出来好看,所以这两个季节只能拍两个戏,同时期别的戏你也没有时间去。


对于接戏的频率和剧本的选择,王传君都更倾向于与其彼时生活的契合度。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新京报:对于剧本,有什么挑选标准?


王传君:比如我最近可能特别爱吃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剧本递过来,里面全是聊吃的,我可能就觉得这个不错,可以通过吃来展现一个人的生活境遇,刚好碰上那就去了。剩下的就是熟悉的团队有要拍的戏,我就会把时间空出来,先去干那个事情。


新京报:你觉得外界对你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王传君:外界对我没有误解,想怎么看都可以。但我不是艺术家,我只是一个比较认真工作的人。大家都觉得我是艺术家,怎么可能,我不配,还差好远。因为大家没有时间去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解一个人要花好长时间,别让大家有不好的情绪就行,生气的朋友希望也能消消气。


新京报记者 滕朝

首席摄影 郭延冰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滕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郭延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她写啊写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那件事
文化
一个真正的“士”,不言告别丨纪念裘锡圭先生逝世
文化
北大同学小说首作,登上《人民文学》
新京号
泰国春节旅游好多人都退票了,还能去吗?
新京号
时间和纸上,写一些新的符号
文化
2024,他们离我们远去
文化
2024,走入世界“不确定”的深处
文化
画《洞》的和田诚: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便是“天然”
文化
对象好像是你们说的“NPD”,年前分了还是抢救一下?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9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红色娘子军》引领展演季
娱乐
热门评论
东西啊
7天前
当了父亲之后确实都会收敛很多,冷静很多
现在才
7天前
以前看爱情公寓真的以为他是日本人
7天前
他拍的这两个电影都很好,看的都带入剧情了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